[发明专利]具可枢转电池座的笔记型计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7686.0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3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尚懋;吴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F16C11/10;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可枢转电 池座 笔记 计算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特别是一种具可枢转电池座的笔记型计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达及计算机产业应用面的日益普及,可携式电子产品已普遍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众多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中,笔记型计算机因为具有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功能且其便于携带的外观尺寸和重量,使得笔记型计算机受到众多使用者的青睐。
一般的笔记型计算机利用一枢轴连接笔记型计算机的液晶屏幕和主机机壳。枢轴可提供液晶屏幕相对于主机机壳做一掀起和盖合的动作。但是,此种笔记型计算机的液晶屏幕仅具有一特定角度范围的视野,当超出此范围的视野即无法看见液晶屏幕上的画面。因此,可进一步作垂直轴向旋转机构的笔记型计算机的液晶屏幕因应而生,这使得使用者在观赏笔记型计算机的液晶屏幕更为便利。
随着笔记型计算机的外观尺寸设计的越来越薄,但笔记型计算机的电池盒却没有相对应的缩小其尺寸。因此,这种具有垂直轴向旋转机构液晶屏幕的笔记型计算机,其液晶屏幕在垂直轴向旋转时往往会受到电池盒的干涉。造成外观尺寸越来越轻薄短小的笔记型计算机在设计上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可枢转电池座的笔记型计算机,藉以解决上述的液晶屏幕在垂直轴向旋转时受到电池盒的干涉的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一种具可枢转电池座的笔记型计算机,其适于电性连接一电池。此笔记型计算机包括一壳体、一电池座及一枢转件。其中,壳体具有一连接端口,用以与电池电性连接。另外,枢转件枢接电池座及壳体,使电池座相对壳体枢转于一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更包含一屏幕,屏幕枢接于壳体上,当电池座位于第一位置且屏幕相对壳体枢转时,屏幕与电池产生干涉,且当电池座位于第二位置且屏幕相对壳体枢转时,屏幕相对壳体自由枢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电池座具有一容置空间,在电池电性连接至连接端口时,容置空间容置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电池具有一扣合组件,电池座具有一匹配组件,在电池被容置于容置空间时,扣合组件扣合于匹配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更包含一弹性组件,配置于壳体与电池座之间,弹性组件常态将电池座朝第一位置推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包含一第一定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配置于壳体,第二定位件配置于电池座并对应第一定位件,当电池座枢转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第一定位件扣于第二定位件,并维持电池座于一第三位置。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笔记型计算机可借助此可枢转的电池座使得当屏幕在垂直轴向旋转时,屏幕不会受到此电池座的干涉。因此,屏幕可相对壳体自由枢转。所以,笔记型计算机得以缩小其外观尺寸,使得此具有可枢转电池座的笔记型计算机在设计上能有更多的优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于开启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剖面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于闭合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于一垂直轴向旋转的立体示意图;
图6A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延剖切线6A-6A且电池盒于第一位置的局部剖示图;
图6B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电池盒于第二位置的局部剖示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池座与电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A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电池盒于第一位置的局部剖示图;
图10B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电池盒于第二位置的局部剖示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置于一桌面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笔记型计算机
12:壳体
14:屏幕
40:电池座
42:连接端口
44:匹配组件
45:推掣部
46:容置空间
47:滑槽
48:侧墙
60: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7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写输入光笔
- 下一篇:油田钻井队智能油料收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