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在车辆中的静电雾化套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7751.X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3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矢野武志;世户慎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B05B5/03;A61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魏金霞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中的 静电 雾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车辆中的静电雾化套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套具:用于提供将带电的微细水粒子雾以携带在调节空气上的方式排放到车辆的乘坐空间中的系统,用于有效地使水雾集中在乘坐空间中的具体物体上。
背景技术
WO2008/016180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设备,其设计成将带电的微细水粒子雾以携带在由车辆的空调系统产生的调节空气上的方式供入乘坐空间中。该设备包括:具有发射电极的雾化单元,所述发射电极被冷却以使来自周围空气中的水冷凝;以及高压源,所述高压源将高压施加于发射电极,用于将水静电雾化成水雾形式的带电的微小水粒子。雾化单元设置成使水雾携带在经吹送口流入到乘坐空间中的调节空气上,所述吹送口设置在例如车辆的仪表板中。已经知道,这种水雾包含大量扩散时能够长时期保持并与异味进行有效反应的基团,用于给乘坐空间去味和/或使引入所述空间中的过敏原钝化。特别是,期望水雾能够给诸如乘坐者的鞋和衣物等具体物体去味并使附着于这些物体的过敏原钝化。但是,位于仪表板中的吹送口通常设计成将调节空气导向乘坐者的脸或身体,并且不足以使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集中于带有令人反感的味道的乘坐者脱下的鞋、衣物或带有水滴的伞上。因此,需要根据物体的类型使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以有效的方式集中到具体类型的物体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已经实现了提供一种用在车辆中的静电雾化套具,该套具能够根据物体的类型有效地使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以有效的方式集中,以给物体去味和/或使附着于物体的过敏原钝化。根据本发明的静电雾化套具适用于配备有空调系统的车辆,所述空调系统具有构造用以将调节空气经吹送口吹送到乘坐空间中的通风管道。所述套具包括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具有发射电极、用于将水供给至所述发射电极的供水装置、高压源以及排放口。所述高压源设置用以向所述发射电极上的水施加高压,以便将所述水静电雾化成水雾形式的带电的微细水粒子,所述水雾经所述排放口排出。水雾供给管道从所述排放口延伸并耦联至位于所述吹送口上游的通风管道,以便将所述水雾携带在通过所述通风管道流动的调节空气上,从而产生经所述吹送口吹送出的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所述套具包括选择性地以可拆卸的方式附连至吹送口的多个偏转管道。所述多个偏转管道构造成的彼此不同的形状,以使所述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沿不同的方向偏转。通过这种布置,能够使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集中到期望的局部位置,用于根据物体的位置以有效的方式给物体去味和/或使附着于物体的过敏原钝化。
优选地,所述套具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提供将所述调节空气以不同的参数值吹送到所述乘坐空间中的不同模式;以及选择器,所述选择器构造成用以选择所述不同模式中的一个。所述参数选自所述调节空气的吹送速率、温度和湿度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可将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调节在最优状态,用于有效地给物体去味和/或钝化过敏原。
进一步地,所述偏转管道中的每一个均可在其下游端部处设置有气窗,用于改变导向所述乘坐空间的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的方向。通过设置气窗,能够进行精确调整用于使所述携带有水雾的调节空气偏转至目标。
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和有利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用在车辆中的静电雾化套具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用于供给带电的微细水粒子雾的、添加到空调系统中的雾化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用于将水雾供至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的水雾供给管道的示意图;
图4是上述套具中采用的用以产生水雾的雾化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上述套具中采用的用以附连到在车辆仪表板中的吹送口的偏转管道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另一种偏转管道的使用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6的例子中所采用的偏转管道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又一种偏转管道的使用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图8的例子中所采用的偏转管道的立体图;
图10是吹送口的主视图;以及
图11是偏转管道到吹送口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77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