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流感等温疫病六结合理疗快速防治器械及其制造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8024.5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8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一鸣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H23/02;A61H33/06;A61M37/00;A61H33/00;A61N5/06;A61K36/9068;A61P31/16;A61K33/06;A61K31/045;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感 等温 疫病 结合 理疗 快速 防治 器械 及其 制造 使用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套综合医疗技术及产品,是一项多学科综合交叉运用的全新开拓性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有:1、物理领域里的医疗仪器及设备、自动控制与调节、生活用品;2、化学领域里的食品、药品;3、机械领域里的塑料加工等多个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温病是温热性质的外感病,温疫则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早在1956年,中央卫生部就曾规定应报告的传染病种类,1978年9月20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甲类如鼠疫等3种,乙类如流行性感冒等22种共计25种法定传染病病种。2003年以来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肺鼠疫等都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伤害,特别是2009年4月初,从北美洲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之内,迅速扩散至全球,它只需6周时间,就能传播到其他病毒6个月才能传到的范围,是其他病毒传播速度的4.35倍,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截止9月7日,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已全部报告出现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共计5592例,近几天,呈加速上升趋势,以学校为首的聚集性爆发疫情明显增多。截止9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7505例,香港报告17518例,澳门报告1746例。截止9月16日,中国内地报告10221例,治愈6098例确诊病例。世界卫生报告:9月7日全球确诊25万多例,死亡至少2800例,9月11日死亡至少3205例。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极端严重的。
预防温疫病,现在西医最积极最有效的直接措施则是接种疫苗免疫。此法不仅为我国首创使用,就是“免疫”一词,亦为祖国医学所固有。18世纪曾有《李氏免疫类方》一书,可资佐证。远在《肘后方》中,就有“疗猘犬咬人方:仍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的记载,即为人工免疫法的尝试。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我国“种痘术”的发明,它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为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之一。明朝周晖的《琐事剩录》曾记载:“陈评事生一子,……未几种痘,夭。”可以证明明代我国确实已有种痘术,然而具体操作方法,却无从查考。清朝的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说:“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1567-1572)年间,宁国府太平县, 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医宗金鉴》对清代的种痘术有较全面的记载,如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等,种痘术的推广使用,对当时保护人民健康起了很大作用。种痘法于17世纪传入欧洲,此后才于1798年出现英国人琴纳发明的牛痘苗预防天花,中国较西方至少早230年使用人工疫苗防治疫病,近代西方医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工业化生产手段,大规模制备各类温疫病预防疫苗,达到治未病目的,在预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医中药在预防温疫病方面主要是预施药物,防止传染。古代所用药物防病方法很多,有口服、佩带、烟熏、粉身、悬挂等,常用方剂有:太乙流金方、岁旦屠苏酒、辟瘟病粉身散、治瘟令不相染方、朱蜜丸等。现代所用预防药物与当时流行病种的治疗药物基本一致,大多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黄连、黄芩、蒲公英、野菊花、贯众、紫草、千里光、鱼腥草、土茯苓、蚤休、山豆根、大蒜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单味或复合使用,对某些常见温病有一定预防效果,如用连翘、金银花或贯众等预防风温、感冒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一鸣,未经赵一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0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