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缸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8092.1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兴华;金好谟;叶方辉;刘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 杰 |
地址: | 0563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缸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缸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缸修复是维修液压系统最重要的一环,在修复液压缸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活塞 与缸筒卡死,导向套与活塞杆卡住的现象,造成待维修液压缸很难拆卸,给维修工作带 来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拆卸、安装待维修液压缸的液压缸拆卸 装置。
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其中:液压泵的进油口通过输油管与油箱相连,所述液压 泵的出油口连接至三位四通阀的供油口P,所述三位四通阀的回油口T通过输油管与油 箱相连,所述三位四通阀的工作油口X连接至单向节流阀的入口,所述单向节流阀的出 口分别连接至工作液压缸的无杆腔和两位三通阀的工作油口A,所述两位三通阀的工作 油口B连接至所述三位四通阀的工作油口Y,所述两位三通阀的工作油口X连接至所 述工作液压缸的有杆腔。
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有通向所述油箱的溢流阀。
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有压力表。
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由于采用液压系统构成,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低,能 够方便拆卸、安装待维修液压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其中:液压泵5的进油口通过输油管与油箱1 相连,液压泵5的出油口连接至三位四通阀8的供油口P,三位四通阀8的回油口T通 过输油管与油箱1相连,三位四通阀8的工作油口X连接至单向节流阀11的入口,单 向节流阀11的出口分别连接至工作液压缸13的无杆腔和两位三通阀12的工作油口A, 两位三通阀12的工作油口B连接至三位四通阀8的工作油口Y,两位三通阀12的工作 油口X连接至工作液压缸13的有杆腔。液压泵5的出油口连接有通向油箱1的溢流阀 7。液压泵5的出油口连接有压力表开关9、压力表10。
本发明液压缸拆卸装置有三种工况:
工况1: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快速伸出,以便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通过刚性 连接杆与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连成一条直线。
工况2: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与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连接好后,工作液压 缸13的活塞杆在工退速度下带动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一起运动,以便将待维修液 压缸14的活塞杆拉出。
工况3:需将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压进时,工作液压缸13则在工进速度下运 动,活塞杆慢速伸出,以便将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压入。
工况1的工作过程如下:液压泵5供给的压力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供油口P、工作 油口X→单向节流阀11,进入工作液压缸13的无杆腔。回油路:工作液压缸13的有杆 腔→两位三通阀12的工作油口X、工作油口B→三位四通阀8的工作油口Y、回油口T →油箱1。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快速伸出,以便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通过刚性连 接杆与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连成一条直线。
工况2的工作过程如下:液压泵5供给的压力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供油口P、工作 油口Y→两位三通阀12的工作油口B、工作油口X,进入工作液压缸13的有杆腔。回 油路:工作液压缸13的无杆腔→单向节流阀11→三位四通阀8的工作油口X、回油口 T→油箱1。这样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慢速缩回(缩回的速度可通过调节单向节流阀 11来控制)。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杆在工退速度下带动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一起 运动,以便将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拉出以便维修。
工况3的工作过程如下:液压泵5供给的压力油经三位四通阀8的供油口P、工作 油口X→单向节流阀11进入工作液压缸13的无杆腔;回油路是从工作液压缸13的有 杆腔→两位三通阀12的工作油口X、工作油口A,也进入工作液压缸13的无杆腔(实 现差动连接)。这样工作液压缸13的活塞左侧压力稍大于右侧,活塞杆慢速伸出,将维 修完成后的待维修液压缸14的活塞杆压入,可以避免因速度过快对待维修液压缸14活 塞上的密封圈造成损害。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 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外部调试基础结构的进程内调试
- 下一篇:可调节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