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冷式内燃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8521.5 | 申请日: | 200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宏治;久我信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35/00 | 分类号: | F02D35/00;F01M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冷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浓度传感器安装于缸盖的风冷式内燃机。
背景技术
在风冷式内燃机中提出有如下技术,即,使检测部面临在前倾的缸盖上 形成的排气口内并自车体右侧将氧浓度传感器安装于缸盖,由此,对废气中 的氧浓度进行检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7676号公报
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风冷式内燃机中,对返回油路内的润滑油的温度 进行检测的油温传感器,自车体右侧安装于形成有返回油路的缸体上,对设 于缸盖的气门机构的润滑部位进行润滑后的润滑油经由该返回油路返回。
因此,上述风冷式内燃机构成为在缸盖设有氧浓度传感器,在缸体设有 油温传感器,故在进行内燃机的组装时多少感到繁杂,并且,为了对氧浓度 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这两者进行维护,有时也必须分别对缸盖和缸体进行处 理,维护性未必好。
另外,由于不论是氧浓度传感器还是油温传感器,都是同样地自缸盖及 缸体的车体右侧进行安装,因此,有时先安装的传感器及其附带部件会妨碍 之后进行安装的传感器的安装作业,从而导致作业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式内燃机, 在进行内燃机的组装时不会感到繁杂,并且氧浓度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两者 的维护性及安装作业性优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具有前倾的缸体及 缸盖,氧浓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缸盖,该风冷式内燃机的特征在于,从前面 看所述缸盖时,夹着所述缸盖的排气口而在一侧安装有所述氧浓度传感器, 并在另一侧安装有油温传感器。
第二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曲轴端设有冷却风扇,并具有护套, 该护套将所述冷却风扇、前倾的缸体及缸盖覆盖并形成冷却风的通路,该风 冷式内燃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盖的具有所述冷却风扇的一侧安装有氧浓 度传感器,在与具有所述冷却风扇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油温传感器。
第三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从前面看所述缸盖时,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油温传感器隔着该缸盖的排 气口而设置,并且,所述氧浓度传感器从所述冷却风扇所处的一侧安装于所 述缸盖的一侧,在所述缸盖的另一侧,所述油温传感器从所述冷却风扇所处 一侧的相反侧安装于所述缸盖。
第四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发明中任一方面 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盖的凸轮链室侧安装有所述油温传感 器,在所述缸盖的与凸轮链室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氧浓度传感器。
第五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第四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温传感器面临温度检测部而配置于在所述缸盖的凸轮链室的底面形 成的凹部内。
第六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第三方面~第五方面发明中任一方面 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口从燃烧室延伸的缸盖的下部,安 装有所述氧浓度传感器,在所述缸盖的凸轮链室的相反侧突出设置的火花塞 的火花塞盖,贯通所述护套的火花塞用开口部而向外部突出,自所述氧浓度 传感器延伸出的电气配线穿过所述火花塞用开口部的附近。
第七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第六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卡止所述电气配线的夹持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护套。
第八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在第七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套构成半分割结构,所述夹持部形成于所述护套的分割面上。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由于在缸盖一并安装有氧浓度传感 器和油温传感器,因此,在进行内燃机的组装时不会感到繁杂,并且,在对 氧浓度传感器及油温传感器这两者进行维护时,仅对缸盖进行处理即可,维 护性好。
另外,由于夹着缸盖的排气口而在一侧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并在另一 侧安装有油温传感器,因此,在先安装的传感器及其附带部件不会妨碍之后 进行安装的传感器的安装作业,作业性好。
根据第二方面发明的风冷式内燃机,由于在缸盖的具有冷却风扇的一侧 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在与具有冷却风扇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安装有油温传感 器,因此,氧浓度传感器和油温传感器都安装于缸盖,在进行内燃机的组装 时不会感到繁杂,并且,在对氧浓度传感器及油温传感器这两者进行维护时, 仅对缸盖进行处理即可,维护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