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9064.1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等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M7/00;C09D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墨 记录 方式 印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氯乙烯系基材等墨液非吸收性记录介质,使用溶剂系颜料 墨液。溶剂系颜料墨液,虽然干燥性和耐水性优良,但是由于通过在记录 介质表面溶剂的挥发而形成图像,干燥时溶剂的臭气、毒性成为问题。因 此,对于墨液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从安全方面和保护环境的 观点出发,均逐渐变得能够使用水性油墨。
对于通过喷墨记录方式在墨液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上使 用水性墨液形成图像的印刷方法,记载于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在专利 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含有水、二醇系溶剂、不溶性着色剂、聚合物分散 剂、硅表面活性剂、氟化表面活性剂、水不溶性接枝共聚物粘合剂、N- 甲基吡咯烷酮的墨液在疏水性表面上印刷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 了包含含有沸点285℃以下的挥发性共溶剂的水性液体载色剂、酸功能化 聚合物胶体粒子、颜料着色剂的,用于在非多孔性基材上印刷的含有聚合 物胶体的水性喷墨墨液。
然而,在以往所提出的墨液中,由于多使用臭气强的溶剂,印刷时和 印刷物的臭气强,在安全上也有问题。另外,在以往所提出的墨液中,由 于多使用较高沸点的溶剂,有时印刷物的干燥缓慢,有不能提高印刷速度 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4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03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喷墨记录方式在墨液非吸收性或低吸收 性的记录介质上使用水性墨液形成图像的印刷方法,该方法是印刷时和印 刷物的臭气少、印刷物的干燥性也优良、能够得到墨液的洇渗/浓淡斑少的 高画质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
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喷墨记录方式在墨液非吸收 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上喷出水性墨液组合物的液滴而形成图像的第1 工序,以及在上述第1工序时和上述第1工序后中的至少一个时期,使上 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水性墨液组合物干燥的第2工序,上述水性墨液组合 物,至少含有水不溶性的着色剂、树脂成分、硅系表面活性剂、炔二醇系 表面活性剂、吡咯烷酮衍生物、1,2-烷二醇类、多元醇类和水。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第2工序可以含有将上 述记录介质加热至40℃~80℃的工序和对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水性墨 液组合物吹送40℃~80℃的风的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水性墨液组合物的印刷 分辨率为360dpi以上(每英寸点数),相对于印刷分辨率的喷墨喷嘴的分 辨率比可以为1倍~2倍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水性墨液组合物在20℃ 的粘度可以为1.5mPa·s~15mPa·s。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水性墨液组合物中的上 述硅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以为0.1质量%~1.5质量%。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水性墨液组合物中的上 述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可以为0.1质量%~1.0质量%。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水性墨液组合物中的上 述吡咯烷酮衍生物的含量可以为1.0质量%~8.0质量%,上述水性墨液组 合物中的上述1,2-烷二醇类的含量可以为1.0质量%~8.0质量%,上述 吡咯烷酮衍生物和上述1,2-烷二醇类的含量的合计可以为10.0质量%以 下。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吡咯烷酮衍生物可以为 2-吡咯烷酮。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在上述1,2-烷二醇类中烷 基的碳原子数可以为4~8。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中,上述多元醇类可以为选自乙 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和双丙甘醇中的至少1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1.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90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