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依替米星的分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81681.5 申请日: 2009-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1614712A 公开(公告)日: 2009-12-30
发明(设计)人: 刘晓宁;魏荣卿;尹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G01N30/60;G01N30/7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依替米星 分析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 苯色谱介质为分离载体的对依替米星及其有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二)背景技术

硫酸依替米星(etimicin)为国家一类新药,是我国科技人员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一种新药,其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尤为重要。目 前,关于依替米星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旋光法,HPLC法。其中微生物法操作繁 琐,误差大,在2005版中国药典依替米星含量测定中该法已被淘汰;而旋光法则精确性差, 重复性低;相对而言,HPLC法灵敏度高,精确性好,但依替米星只具有紫外末端吸收,难以 用紫外检测器直接进行测定,通常要对样品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或换用其他通用型检测器, 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等[参见:王明娟,胡昌勤,金少鸿,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 5(6):4~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30]。其中柱前衍生化试剂法操作繁琐、费时,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一些副产物,干扰其有关物质检查或纯度分析[参见:张玫,袁耀佐,范青峰,实验与研 究,2004,28(7):314~316];2005版中国药典采用蒸发光散射法,其专属性好、灵敏度高、 满足药品的检测要求,但所用ELSD检测器,对于依替米星的纯化过程中的在线检测而言,成 本较高且操作繁琐,及纯度虚高。

因此开发一种操作快速简单、分析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用于依替米星前期纯化的在线 检测,对纯化工艺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研究一种能对依替米星及其有关物质进行快速、准确检测的分析 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依替米星及其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的快速分析检测方法, 其特点在于采用一种多孔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固定相的高聚物色谱柱,高效液 相色谱操作条件为:

a.高聚物色谱柱:MKF-RP-ETI(南京麦科菲高效分离载体有限公司生产),4~10μm, (100~300)×(8.0~4.6)mm(I.D.);

b.流动相:0.10~0.50mol/L的醋酸盐缓冲液(pH=4~7)和乙腈的体积比为90~100∶10~0;

c.流速:0.8~1.2mL/min,进样量:10~20μL,柱温:室温;

d.采用示差检测器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选用高聚物色谱柱(MKF-RP-ETI)及常规的醋酸盐缓冲液(pH=6.0),乙腈比例为10~0% 的范围内,依替米星以及其有关物质达到了有效的分离,该流动相的pH信以及有机相比例 均在所用的MKF-RP-ETI柱的适用范围内。

2、本法与《中国药典》25版所述方法相比,所用色谱柱具有更好的酸碱耐受性,更适合在 此流动相中长期使用,因而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3、本发明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为国产新药依替米星纯化过程的在线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四)具体实施方案

实验器材及试剂:

(1)实验仪器:

Summit高效液相色谱仪(戴安公司),由P680HPLC泵、Shodex示差折光检测器、8125型进 样装置组成;工作站(美国戴安Chromeleon系统)。

(2)实验试剂:

硫酸依替米星发酵液(厂家提供);硫酸依替米星纯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 腈(美国Merck公司);醋酸,醋酸铵(均为国产分析纯)。高效液相去离子水(自制)。

(3)色谱条件:

色谱柱:填料为高度交联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PS-DVB)微球,粒径4~10μm, (南京麦科菲高效分离载体有限公司,型号:MKF-RP-ETI,(100~300)×(8.0~4.6)mm(I.D.))。 流动相:0.10~0.50mol/L的醋酸盐缓冲液-乙腈,流速:0.8~1.2mL/min,进样量:10~20μL, 柱温:25℃。

(4)样品配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1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