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静电坯布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2853.0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堰市中纺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坯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特别是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坯布料。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制作衣服的布料品种越来越多,按纤维分类主要有植物纤维织品、化学合成纤维织品、毛绒纤维织品及其混合纤维织品。动态的人体易引起所着衣服之间摩擦及感应生成静电,尤其是冬季,人们为了御寒身着多层衣服,不同纤维的衣服之间摩擦生成静电量较大。在人体或衣服碰到导电体以及衣服相分离时易出现放电现象,此种情况除人体有不适外,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环境中易引发恶性事故。为了防止人体所着衣服产生的静电积累,现有技术在布料中交织导电纤维及金属丝质的导电带,或在布料表面喷涂导电涂料,其目的为静电安全释放提供通道。例如中国专利200720107362.6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布料,其技术特征是在布料本体的表面设置至少两根相互交叉的金属丝质导电带。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113020.X公告了一种防静电布,该技术方案较前者有技术进步,具体方案是将数根碳黑复合导电纤维间隔在纬纱中直接交织成布料,较好地解决了小块布料产生的静电安全释放问题。对于整匹布来说,数根碳黑复合导电纤维数量过少,分散置放间隔又过大,消除静电的效果差,集中置放仅消除所在幅面上的静电,当布料裁剪成衣料时可能造成漏空碳黑复合导电纤维,所作衣服起不到防静电作用。数根碳黑复合导电纤维间隔在经纱中交织成布料,碳黑复合导电纤维可贯穿整匹布,布料裁剪成衣料时一般情况下不会漏空。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的导电纱轴向上设有的碳黑复合导电纤维仅有部分外露,此结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导电纱可能在裁剪的衣料中没有碳黑复合导电纤维外露,易造成所制作的衣服静电释放不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植物纤维或合成纤维作经纱和纬纱,并在纬纱中均匀间隔全裸的导电纱共同交织成防静电坯布,该布交织工艺如常,防静电效果好且均匀,透气性好、耐高温、耐水洗,被裁剪下的衣料不可能漏空导电纤维,所作衣服防静电效果佳。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防静电坯布,它由经纱和纬纱及间隔在纬纱中的导电纱共同交织而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经纱和纬纱为植物纤维或合成纤维。所述导电纱为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在纬纱中每间隔2.8~3.1cm交织一根。
本发明中的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是一种周身导电的合成纤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在纬纱中均匀间隔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使整匹布幅面上具有等量的防静电效果。在设置的间隔范围内,被裁剪成的布料中必存在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全裸结构的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在布料中两面外露,静电释放通道多,释放彻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防静电坯布,它由经纱和纬纱及间隔在纬纱中的导电纱共同交织而成。本发明中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植物纤维或合成纤维。所述导电纱为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该纤维是一种周身导电的合成纤维,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在纬纱中每间隔2.8~3.1cm交织一根,使整匹布幅面上具有等量的防静电效果。在设置的间隔范围内,被裁剪成的布料中必存在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全裸结构的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在布料中两面外露,静电释放通道多,静电电荷不易积聚。本实施例在纬纱中每间隔3.1cm交织一根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经检测布料电荷密度小于或等1.0μc/m2,此数值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防静电工作服面料电荷密度不大于7μc/m2的指标。由于本发明中导电纱为合成纤维,透气性好、在250℃以下水温中不变形,耐水洗大于70次,特别适合制作石油、化工、纺织及医疗等行业的防静电工作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主体结构相同,仅在纬纱中每间隔2.8cm交织一根碳纳米管聚酯导电纤维。经检测布料电荷密度小于或等于0.9μc/m2,同样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堰市中纺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姜堰市中纺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2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添加内容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
- 下一篇:导航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