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田间排水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3392.9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俞双恩;丁继辉;蒋元勋;邢文刚;邵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田间 排水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间排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欧美国家通过地下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农田排水,通过计算机控制排水闸门的开启。在 我国河网地区,农田排水口通常是根据农事需要临时挖就的,这些田间排水口存在的主要 问题有:一是需要时临时挖就,费工费时;二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农田水位;三是排水时带 走大量泥沙的同时,增加了N、P的污染负荷,引起大范围的面源污染。总之,目前农田普 遍存在的田埂和田间排水口不能有效的控制农田水位,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中也没有发挥 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接安装在田间的能够有效控 制农田水位的排水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田间排水控制系统,在田埂旁设置水箱,所述水 箱靠田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底面略低于田面,所述进水口的顶部与所述水箱 的顶部等高;
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道相连;
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浮筒;所述浮筒通过柔绳与设置在所述出水口上的盖体相连。
为了使浮筒在出水口的正上端工作,本发明田间排水控制系统中还设置对于浮筒的定 位装置:所述出水口的四周设置有固定在底面上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直径略大于所述 浮筒的直径;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与所述水箱内部贯通,水箱中的水能够稳定流入到固定筒 的内部。
为了方便调整柔绳的长度,从而实现田间的控制排水,所述柔绳的一端系在盖体上, 另一端穿过所述浮筒的内部,系在所述浮筒顶部的一个固定块上。
为了根据需要,方便放空田间的水或保留部分水,可以在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活动砖 块,所述活动砖块的顶部高于所述田面。
本发明田间排水控制系统,当田间水位超过设计水位时,与其连通的水箱水位抬高, 此时浮筒随之抬升从而拉动盖子打开排水口排水;当水位下降时,浮力减小,盖子依靠本 身自重关闭出水口,停止排水。通过调节浮筒和盖子之间的绳子长度来实现田间不同控制 水位下的排水;当田间水需要放空时,移去活动砖,缩短柔绳长度或拿掉盖体和浮筒使水 自由流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田间排水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农田及农田不同时期的需水与排水要求,适 时调整绳长,控制主箱体中的水位,来实现调控农田水位,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不同 作物及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位的要求,实现了田间排水的自动控制,提高了雨水资源 和N、P养分的利用率,节省了农田排水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减少了农田排水中的N、P对 排水沟及下游水体的污染;
2、本发明田间排水控制系统的工程造价与维护成本低,结构紧凑、安装方便,无需动 力、操作简单,控污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易于大面积推广;
3、本发明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田间排水控制系统,在田埂旁设置水箱1,所述水箱1靠田的一侧设有进水口2, 所述进水口2的底面略低于田面3,所述进水口2的顶部与所述水箱1的顶部等高,水可 以自由流入水箱中;所述水箱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与排水管道相连;所 述水箱1中设置有浮筒5;所述浮筒5通过柔绳6与设置在所述出水口4上的盖体7相连; 所述出水口4的四周设置有固定在底面上的固定筒8,所述固定筒8采用PVC管,所述固 定筒8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浮筒5的直径;所述固定筒8的前后两侧各开一进水口,使得所 述固定筒8的内部与所述水箱1内部贯通,水箱1中的水能够稳定流入固定筒8中;所述 柔绳6的一端系在盖体7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浮筒5的内部,系在所述浮筒5顶部的一个 固定块9上;所述进水口2处设置有活动砖块10,所述活动砖块10的顶部高于所述田面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3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