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捅箱的顶出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3426.4 | 申请日: | 2009-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铸成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9/00 | 分类号: | B22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顶出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捅箱时用来将砂箱中砂胎和铸件与砂箱进行分离的顶出砂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造型自动线中,在捅箱前要对铸件进行冷却,不过有些铸件壁厚比较厚,虽然经过冷却段的冷却处理,但铸件并不能完全得到冷却,在执行向下捅箱的操作时,由于捅箱力量非常大,冲击力很大,捅箱时是依靠外力的震动来将砂箱中的砂胎和铸件与砂箱分离开,在壁厚较厚的铸件没有完全冷却时进行的捅箱操作将会造成没有完全冷却的铸件受到冲击后变形或裂缝,从而造成铸件报废的情况发生。由于单纯依靠延长冷却时间来提高冷却率的操作对实际生产来说并不经济,因而最好通过调整捅箱来达到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损坏壁厚较厚工件由于冷却不到位的情况下捅箱后报废的顶出砂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用于捅箱的顶出砂装置,包括:
一捅头,所述捅头上端面为作用面;和
一组竖直排列的导向杆,所述各导向杆分别设于各自导杆座内,所述各导向杆的上端嵌接于所述捅头内并相对于整个捅头下端面呈均匀分散排列;形成导向杆组对所述捅头在空间位的控制,并保持捅头在水平位的移动受限和竖直位的自由移动状态;和
一油缸,所述油缸活塞杆的头部顶靠在所述捅头的下端面上,形成一驱动所述捅头向上的驱动力。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顶出砂装置,解决在捅箱时冲击力过大带来的不足,通过将原来的向下捅改为向上顶,这样就解决了在向下捅时由于重力和冲击力的同时作用而使铸件出箱时的速度太快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对未完全冷却铸件的损坏几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活塞杆头部与捅头下端面的顶靠点位于下端面的几何中心位。当作用点出现在中心位时有利于作用力的更优化、更经济。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头部与所述捅头可以固定连接。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导向杆为2根或3根。采用2根或3根的导向杆以尽量少的结构来实现了所需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捅头的上端面为平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一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捅头 2——导向杆 21——导杆座 3——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捅箱的顶出砂装置,捅头1作用面朝上,下面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导向杆2固定,导向杆2从导杆座21穿设而出,捅头1下端的中部与油缸3的活塞杆头部相接触,活塞杆头部顶靠在捅头上,通过油缸的液压活塞杆推动,对捅头实现顶起和落下的操作,进而可以用于捅箱的顶出砂。
两个导杆座可以通过一连接板(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连接为一体,由于导向杆被导杆座所限位和引导,因而捅头仅限于在上下方位的运动,其左右方位的偏移将受到限制,这样可以有利于其捅箱的施力。而平整的捅头上部面也有利于对砂箱完成捅箱操作。
本装置解决了在向下捅箱时,由于捅箱力量非常大,冲击力很大,造成没有完全冷却的铸件受到冲击后变形或裂缝,造成铸件报废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铸成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铸成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3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光程的旁路浓度校准系统
- 下一篇:智能高速恒电量腐蚀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