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合金铸轧用铸嘴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3698.4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翁文凭;迟之东;赵奇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2D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铸轧用铸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铸轧用的铸嘴,属于铸轧板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镁合金具有很多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近年来镁合金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材料学界和工业界的重视。随着成本降低以及技术瓶颈的突破,汽车、电子、通信等行业对镁合金薄板带材需求日益强烈。镁合金铸轧技术具有短流程、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势,是镁合金板带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针对镁合金铸轧技术进行研发,制备出不同规格的镁合金铸轧板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国内现有镁合金铸轧技术研发仍处于应用前夕的实验室研究阶段,铸轧机及辅助装备均借鉴于铝合金铸轧装备。由于镁合金热物理性能与铝合金有较大差异,铝合金铸轧装备难以满足镁合金铸轧工艺要求。因此,镁合金专业铸轧机及辅助装备的研发,成为镁合金铸轧工艺开发的限制瓶颈之一,迫切需要进行开发。
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专门用于生产镁合金的双辊铸轧机组,大部分镁铸轧试验都是在经过有针对性改进的铝铸轧机及其辅助装置上进行。铸嘴是直接分布和输送金属熔体到铸轧辊缝间的关键部件,铸嘴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铸轧产品的质量,镁合金铸轧工艺对铸嘴的基本要求是不与金属熔体发生化学反应,不被熔体侵蚀,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热膨胀系数小,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铸嘴内部分流结构合理,铸嘴出口处熔体流量和温度沿宽度方向均匀一致。
当前镁合金铸轧的铸嘴型腔结构形式基本参考了铝合金铸轧的铸嘴,其典型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法国Pechiney的3C式水平铸轧机铸嘴型腔,第二种是Hunter式倾斜铸轧机铸嘴型腔,由于镁合金的化学性质活泼,热容和潜热小,常规的铝合金铸嘴材料为硅酸铝纤维,会与镁液发生反应而被侵蚀,因此需要根据镁合金的特性重新选择铸嘴材料和型腔分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镁合金铸轧用铸嘴装置,其材料性能既能满足铸轧工艺的要求,也不与镁液发生化学,同时合理的型腔分流结构将镁液均匀地输送到铸轧辊缝中。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镁合金铸轧用铸嘴,特点是: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左耳子及右耳子,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的形状相同,均为平板式结构,上盖板与下盖板平行对齐放置形成空隙,在空隙的中央部位放置长条六边形分流块,在长条六边形分流块的左右两侧放置菱形分流块,在空隙的左边部放置左侧封块,在空隙的右边部放置右侧封块,左侧封块和右侧封块的水平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左侧封块、右侧封块、长条六边形分流块和菱形分流块的厚度与空隙的高度相等,且所述左侧封块、右侧封块、长条六边形分流块、菱形分流块通过粘结剂与上盖板和下盖板粘结固定;另外,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左侧壁通过粘结剂粘结左耳子,左耳子的侧面与左侧封块的侧面贴合,在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右侧壁通过粘结剂粘结右耳子,右耳子的侧面与右侧封块的侧面贴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镁合金铸轧用铸嘴,其中,所述长条六边形分流块、菱形分流块、左侧封块、右侧封块、上盖板、下盖板、左耳子和右耳子的材质均为SiC-SiN复合材料。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镁合金铸轧用铸嘴,其中,所述SiC-SiN复合材料中SiC的含量为50~80%,SiN的含量为20~50%。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镁合金铸轧用铸嘴,其中,所述菱形分流块的数量为2块、或4块、或6块、或8块,呈对称分布。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镁合金铸轧用铸嘴,其中,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一端带有弧度,用以贴合轧辊。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铸嘴合理的型腔分流结构能将镁液均匀地输送到铸轧辊缝中,而且其所用的材料既能满足铸轧工艺的要求,也不与镁液发生化学。该新型铸嘴便于为铸轧辊提供流量均匀、出口温度一致的镁液,从而生产出优质的镁合金铸轧板材;堪称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好技术,为一实用的新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铸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铸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铸嘴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铸嘴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3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