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框式家具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3748.9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6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根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根水 |
主分类号: | A47B96/00 | 分类号: | A47B9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框式 家具 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背框式家具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家具市场上的板式家具大多采用16mm、18mm、25mm等厚度的人造饰面板材制成。而在我国木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板材随着厚度的增加成本越来越高,且高质量要求的板式家具需要在封边工艺上投入较大成本,一定程度限制了市场总体产品质量的提高。
再者,人造饰面板材由于其基材和现有工艺的限制,在很多方面很难媲美理化板、玻璃、铝合金、不锈钢等其它多种材料。同时,由于人造板制造工艺方面的限制,部分厚度难以小批量制作。其应用范围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相对的,市场上实木多层饰面板虽然防潮性,抗变形能力好,但外观受基材限制难以达到亮光效果,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背框式家具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背框式家具组件,包括有背面框体,其上覆盖有正面装饰板,其中:所述的框体至少由四根料材拼接构成,料材两端均设有45°角的接合面,且料材两端还开设有连接槽,构成框体时,接合面上涂有粘合剂,连接槽之间相互衔接,其内嵌有锁紧部件。
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其中:所述连接槽的两端分布有辅助固定口,辅助固定口的宽度大于连接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其中:所述辅助固定口为梯形开口或椭圆形开口,锁紧部件的两端设有与辅助固定口相匹配的外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其中:所述正面装饰板的厚度为2~5mm,框体上覆盖有装饰板。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其中:所述构成框体的料材包括铝合金、不锈钢、三聚氰胺饰面实木多层板和PVC。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其中:所述正面装饰板的料材包括三聚氰胺板、亚克力板、玻璃、不锈钢板。
背框式家具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选择原材料,即选用握钉力强、环保性好、防潮、防水、重量轻、强度高的板材作为构成框体的料材,选用美观、耐磨、耐划、耐高温、耐腐蚀、耐冲击、易打理的板材作为正面装饰板备料;
步骤②,裁料,即将正面装饰板材裁切成所需尺寸;将构成框体的料材按照家具部件的大小,切成四条尺寸对应的等宽板条,将料材两端裁出45°角构成接合面,令料材呈底角为45°角的等腰梯形;
步骤③,开孔,即在料材两端开设连接槽,清理碎屑;
步骤④,框体成型,即在接合面上涂粘合剂,令料材之间组成90°角后构成框体,且连接槽相互衔接后位于框体同一个侧面,将锁紧部件嵌入连接槽,形成矩形框;
步骤⑤,框体的一面涂抹粘合剂或是设置双面胶,将正面装饰板粘合到框体上,并通过机器或是手进行压紧。
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②完成后,对料材除接合面外的部分进行封边。
进一步地,上述的背框式家具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④中连接槽内涂有粘合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依托于锁紧部件与连接槽的稳固配合,确保了框体的整体承受形变能力。并且,采用锁紧部件嵌入连接槽的安装方式简便、迅速,免去了现有技术中烦琐的螺钉连接。同时,锁紧部件还能够通过其上覆盖的正面装饰板进行遮盖,不影响美观。再者,生产能耗低、最大限度利用剩余料,节省成本、投入少,无需昂贵设备、效率高、可利用材料广、可应用领域广。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
图1是辅助固定口为梯形的料材拼接示意图;
图2是辅助固定口为椭圆形的料材拼接示意图;
图3、4是锁紧部件嵌入后的框体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料材 2 连接槽
3 锁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根水,未经吴根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3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语音与肌电信息识别的假肢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发光伞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