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氢混合空调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064.0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4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瑞;陈小强;缪汉叶;卢春华;黄虎;王辉;张忠斌;魏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腾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2424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氢 混合 空调 制冷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用制冷剂,尤其是一种替代制冷剂R22的碳氢混合制冷剂。该制冷剂具有与R22相近的物理性质,能实现R22的直接灌注式替代。
背景技术
1987年9月16日,2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签署了“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的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限制氟氯碳化物和哈龙类物质的使用。到目前为止,受控物已扩展到55种,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禁止使用时限也不断提前。
目前家用空调中使用的制冷剂大多是R22,由于R22的分子中含有氯原子,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其ODP(臭氧破坏势)值也不为零,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哥本哈根修正案的规定,R22的禁用时间为:发达国家为2010年,发展中国家为2030年。
由于R22的淘汰已成定局,寻求其替代物研究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天然工质因为可以很好的解决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问题,再一次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基于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碳氢混合空调制冷剂,以替代R22。该制冷剂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潜能也较低、低毒、节能、制冷性能佳、用量小、与原有R22制冷润滑油有很好的相容性,对于家用空调,无需改动原有设备,可实现灌注式替代R22。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制冷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碳氢混合空调制冷剂,由丙烯、二甲醚和五氟丙烷组成;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 60%~80%
二甲醚 10%~20%
五氟丙烷 10%~20%。
本发明碳氢混合空调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取液相的丙烯、二甲醚、五氟丙烷,按照组分质量百分比配比混合,然后依次过滤、脱水、再混合、二次脱水、二次过滤、包装即为成品。
所述过滤:将购买的工业级丙烯、二甲醚、五氟丙烷,采用机械过滤器,过滤机械杂质;所述脱水:是吸附原料中的微量水份,将原料中0.5%的水份质量分数降低为0.001%,是在装有分子筛(4A)设备中进行;所述再混合:将脱水后的原料进入混合罐,通过均质机进行反复混合;混合后再进行二次脱水,用分子筛吸附后再过滤,与上述过滤方法相同。
本发明属于天然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同时温室效应潜能也很低。经与R22在同样的环境下、相同的机组上的制冷(热)各工况下的对比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冷剂的机组输入功率降低,制冷能效比EER(制热性能系数COP)提高,即节能效果明显。本发明制冷剂的排气压力比R22低,吸气压力比R22高,这有利于压缩机性能的改善,同时本发明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损失的减少,对压缩机及制冷系统性能的改善也是有利的。与R22相比,本发明制冷剂的排气温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样有利于提高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另外,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该制冷剂与原有R22制冷润滑油有很好的相容性,对于家用空调,无需改动原有设备,可实现灌注式替代R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碳氢混合空调制冷剂,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 60%
二甲醚 20%
五氟丙烷 20%。
其中丙烯(R1270),分子式C3H6,标准大气压下沸点-47.6℃,临界温度:92℃,临界压力4.62MP。二甲醚(DME),分子式C2H6O,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4.7℃,临界温度127℃,临界压力5.37MP。五氟丙烷(R245),分子式C3H3F5,标准大气压下沸点58.8℃,临界温度257℃,临界压力464MP。
本实施例碳氢混合空调制冷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取液相的丙烯、二甲醚和五氟丙烷,按照组分质量百分比配比混合,然后依次过滤、脱水、再混合、二次脱水、二次过滤、包装即为成品。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 70%
二甲醚 15%
五丙烷 15%。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
丙烯 75%
二甲醚 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腾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天腾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化修饰和双向电泳相结合的碳纳米管定向排布技术
- 下一篇:电梯轿厢悬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