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式再次循环直接产生蒸汽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158.8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李小燕;尹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F24J2/32;F24J2/48;F24J2/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再次 循环 直接 产生 蒸汽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热管式再次循环直接产生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聚光器(1)、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泵(4)、第一总管(5-1)、第二总管(5-2)、汽水分离器(6)、旁路管(8)、循环泵(9);其中,泵(4)的输出端接第一总管(5-1),旁路管(8)的中间设有循环泵(9),该循环泵(9)的出口接泵(4)出口处的第一总管(5-1)上,该循环泵(9)的进口接汽水分离器(6)的下部出口,第一总管(5-1)的出口接汽水分离器(6)中部的进口,汽水分离器(6)上部的出口接第二总管(5-2),第二总管(5-2)的出口输出过热蒸汽(11);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并联连接在第一总管(5-1)和第二总管(5-2)上,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的热管(2-4)冷凝段是插入到第一总管(5-1)和第二总管(5-2)中,实现源汇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再次循环直接产生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包括玻璃外管(2-1)、真空腔(2-2)、选择性吸收涂层(2-3)、热管(2-4)、蒸发段内的工质(2-5);热管(2-4)蒸发段位于玻璃外管(2-1)中,热管(2-4)蒸发段与玻璃外管(2-1)之间是真空腔(2-2),选择性吸收涂层(2-3)涂在热管(2-4)蒸发段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再次循环直接产生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为熔封式真空集热管、融封式真空集热管、普通型真空集热管、聚光式真空集热管或翅片式热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一次性通过直接产生蒸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聚光器(1)可置于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内。
5、一种热管式再次循环直接产生蒸汽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聚光器(1)经过串并联的排列,聚集的太阳光透过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的玻璃外管(2-1)和真空腔(2-2),被选择性吸收涂层(2-3)吸收后,加热热管(2-4)蒸发段内的工质(2-5),热管(2-4)内工质(2-5)蒸发上升至热管(2-4)的冷凝段,工质(2-5)蒸汽将热量传递给热管(2-4)外的第一总管(5-1)中的冷却介质水(3)后,工质(2-5)凝结成液体重新回到热管(2-4)蒸发段循环使用;第一总管(5-1)中的冷却介质水(3)由泵(4)泵入到第一总管(5-1)中,被不断加热后,由介质水(3)变成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混和物进入汽水分离器(6)中,经汽水分离器(6)分离后,饱和水(7)在循环泵(9)作用下经旁路管(8)泵入第一总管(5-1)的入口处循环,汽水分离器(6)输出到第二总管(5-2)中的饱和水蒸汽(10)则进一步被加热成过热蒸汽(11)至出口处,输出到需要场所;热管式真空集热管(2)的热管(2-4)冷凝段是插入到总管(5)中,实现源汇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1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水冷放渣管的防磨结构
- 下一篇:聚合-热解法制备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