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膜组件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4603.0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0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邢卫红;陈日志;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9/00 | 分类号: | G01M19/00;G01M3/14;G01M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文红 |
地址: | 210061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组件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机膜组件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无机膜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高机械强度等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 已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水处理、化工、石油化工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机膜分离元件即无机膜管,主要由三层结构构成:多孔载体、过渡层和活性分 离层。为了保证无机膜元件的正常使用,一般将膜元件和膜外壳配套使用的,因此膜 组件应运而生了。无机膜管、膜外壳和密封组成无机膜分离组件。
无机膜的具体应用是在分离和反应过程中以膜组件形式出现。无机膜组件是由1 根、3根、7根、19根、37根或者是更多根数的膜元件组成,一台无机膜设备通常包 括很多膜组件。在无机膜的工业化应用过程中,无机膜组件的完整性(包括膜组件的 密封、膜管的断裂或开裂)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整个工程 的失败。无机膜应用过程中的膜组件检测,常用的方法是将组件安装到设备上,采用 含超细粉体(如活性炭等)的水试漏,如果出水水质好,则认为膜组件密封没有问题, 膜管也没有断裂,可以进入应用状态;如果出水水质不好,则需要将膜管拆下重新安 装,再试漏,如此重复直到确认组件完整。膜组件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渗透清液质量 出现问题,则需要停机将膜组件拆下,一根一根膜管找寻断裂的膜管或密封有问题的 膜管,进行重新安装,再投入生产。这对装填密度大的组件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耽误时间也影响正常生产,尤其限制了无机膜在化工、石化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因 此,开发方便、快速、直观地无机膜组件的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直观地无机膜组件的检测方法,特别是 用于检测管式无机膜组件完整性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无机膜组件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从膜组件的上封头端灌入液体,观察下封头端的液体流出情况,如果其 中一根或几根膜管的出液体量明显小于其它膜管,或是单个膜管的出液体的流量明显 小于进液体量,说明出现上述状况的膜管已断裂。
所述的无机膜可以是单管、多通道、蜂窝状的;所述的无机膜可以是平均孔径范 围在1nm~10μm的陶瓷材料和/或金属材料膜;所述的液体为水、乙醇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密封圈密封状况检测步骤,该步骤可以是:
步骤2.1将膜组件充满液体,并在组件膜管的上、下封头端涂上肥皂沫,从膜组 件的第一渗透侧一端进气,封住第二渗透侧,观察膜组件两封头端的密封圈部分是否 有气泡出现,如果有气泡出现,说明密封圈密封不好。
上述密封圈密封状况检测步骤还可以是:
步骤2.2将膜组件浸入液体中,从膜组件的第一渗透侧一端进气,封住第二渗透 侧,观察膜组件两封头端的密封圈部分是否有气泡出现,如果有气泡出现,说明密封 圈密封不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膜管裂纹状况检测步骤:
步骤3:将膜组件浸入液体中,使进气压力小于膜管泡点压力,观察没有断裂的 膜管的端口处是否出现气泡,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该膜管有裂纹。
经过上述检测所有步骤,在上述状况都没有出现的情况下,说明该膜组件基本完 整,可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检测膜管的完整性,而是从 整个膜组件出发检测膜组件的完整性。
2、本发明能方便、快速、直观地检测无机膜组件是否完整,对推广无机膜的应 用具有重要意义。
3、本发明不仅具有工作量小、效率高等优点,且能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 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单芯单管无机陶瓷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7芯7通道管式无机陶瓷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1-1:第一渗透侧、1-2:第二渗透侧,2:上封头,3:密封垫圈,4:无机陶 瓷膜管,5:下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6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