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4913.2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葛少林;徐迎波;王程辉;舒俊生;张尚明;王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烟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烟草 薄片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工业的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方法,特别是通过在薄片生产过程中添加美拉德反应催化剂促进烟草浓缩液的美拉德反应,改变薄片萃取液的组分,改善薄片的感官和物理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法烟草薄片与我国目前生产的辊压法、稠浆法薄片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包括:
1、密度小,填充值高;
2、耐机械加工性能好,成丝率高;
3、燃烧速度快,焦油释放量低,其焦油释放量仅为烟叶的50%左右,是降低卷烟焦油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4、产品具有可塑性,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薄片物理性能和内在化学指标进行人工调控,从而有效提高卷烟内在品质。
因此,此项技术在烟草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造纸法烟草薄片存在的问题包括:外源化学气息和杂气重、刺激性较大、余味不舒适以及香吃味欠佳,这影响了薄片在配方中的利用率。在萃取工艺过程中原料中影响薄片感官质量的生物大分子没有得到有效地萃取、降解与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可控性强、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造纸法薄片生产的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制造方法,以提高薄片的外观质量、耐加工性能,降低刺激性、外源气息少、余味纯净、香气协调,提高舒适度。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造纸法烟草薄片制造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a、将水和生物酶制剂加入到盛有原料的萃取罐中,在30~60℃的温度下搅拌,萃取反应1~5小时得反应物;所述原料是烟叶碎末和烟梗的一种或两者的任意比例组合;按重量,水的加入量为原料的4~12倍;
b、将步骤a所得反应物经压榨、过滤分离得固态原料残渣和含有美拉德反应底物的烟草水溶液;
c、向步骤b所得烟草水溶液中外源添加氨基化合物和/或还原糖进行调节,使调节后的烟草水溶液中美拉德反应底物中的氨基化合物和还原糖的相对含量按重量比为2∶1~1∶10;用氨水或碱性铵盐调节所述烟草水溶液的pH值为6.0~7.5,再将调节后的烟草水溶液在-0.09~0Mpa的真空度和50~100℃的温度条件下真空浓缩,至浓缩液中固形物的质量百分比达到30%~60%;
d、步骤b分离所得的固态原料残渣经解纤、打浆后,采用造纸法制成纸基,并将步骤c所得浓缩液涂布到纸基上;
e、将步骤d所得的涂布有浓缩液的纸基在100~200℃的温度条件下烘干,即成烟草薄片。
本发明造纸法烟草薄片制造方法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步骤a的原料萃取罐中和/或在所述步骤b的过滤分离所得烟草水溶液中,加入美拉德反应催化剂。
所述美拉德反应催化剂为磷酸盐、磷酸一氢盐、磷酸二氢盐、1,3-丙二醇和1,2-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按重量百分比所述美拉德反应催化剂的添加量为原料的0.1%~5%。
所述步骤a中的生物酶为酸性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按重量百分比,所述生物酶的添加量为原料用量的0.1%~3%。
所述氨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氨基酸钾盐、氨基酸钠盐、铵盐、氨水以及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
在所述步骤e中采用高温隧道烘干的烘干方式。
本发明是将烟梗与烟末浸泡在适宜温度的水中,在其中加入果胶酶、蛋白酶以及淀粉酶并保温搅拌足够的时间,降解烟草薄片原料中的蛋白质、果胶、淀粉等生物大分子,以酶解产物,包括单糖、寡糖、复合氨基酸、寡肽和多肽与烟草水溶液中自身的羰基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为主要的美拉德反应原料,通过添加磷酸盐、丙二醇等美拉德反应催化剂促进薄片萃取液和浓缩液中的美拉德反应,提高浓缩液中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含量,将浓缩液添加到造纸法薄片纸基上,形成一种造纸法薄片产品。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可控性强、质量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造纸法薄片生产的造纸法烟草薄片。
2、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薄片的外观质量、耐加工性能,降低刺激性、外源气息少、余味纯净、香气协调,提高舒适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未经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9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