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锆镨黄色釉料的电熔氧化锆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5224.3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王永和;董树人;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9/06 | 分类号: | B02C19/06;C01G2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黄色 釉料 氧化锆 生产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锆镨黄色陶瓷色料中应用的高 纯度电熔氧化锆。
背景技术
锆系陶瓷色料具有发色鲜艳、混溶性好的优良性能,从而在陶瓷常用釉用 和坯用色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常见、用量最大的为锆系三原色:钒锆蓝、 锆镨黄、锆铁红,其主晶相为硅酸锆,由氧化锆和石英在高温下生成。所以氧 化锆的理化性能,包括化学活性、微观结构、粉体粒度分布,对整个陶瓷色料 的发色效果,高温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
目前普遍采用的陶瓷色料用电熔氧化锆,是用锆英砂加还原剂在电弧炉高 温作用下脱硅,再经压缩气体吹球形成。经粉碎设备将吹球得到的氧化锆空心 球加工到一定的粒度范围,便可直接用于陶瓷色料。但是当前的电熔氧化锆存 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合理的粒度分布范围和粒度级配,锆英石晶格 形成速度与发色离子进入晶格的速度不一致,当前市场上电熔氧化锆大多粒度 分布过宽,生成色料时有效的粒度比例较低,导致相应的锆镨黄色料发色效果 不高,而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粒度分布范围不合理的缺点,提供的 一种用于锆镨黄色釉料的电熔氧化锆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用于钒锆蓝色釉料的电熔氧化锆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氧化锆的进料粒度D50控制在20-25μm;
b、氧化锆送入气流粉碎机中,控制气流磨喷嘴工作气压在0.6-0.8Mpa, 旋风机调到35-45频;
c、分级机调到30-40频,严格控制氧化锆粉体的粒度分布,使D10不低 于1.5μm,D50保持在6-6.5μm,D90与D10之差不超过8μ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最佳工作参数为:控制气流磨喷嘴工作气压在 0.7Mpa,旋风机调到40频,分级机调到35频。
粒度波动时可适当通过旋风机的调节改变管道中的负压,加大或减少微粉 量,来使最终粒度落在上述曲线范围内。
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氧化锆粉体较窄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合理 的粒度级配,使氧化锆粉体中有利于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的有效颗粒比例上升, 全面提升相应色料红度和黄度,降低亮度值,使色料在釉中的发色更加鲜艳, 明快,提高了相应陶瓷产品的美观度。
2、提高相应锆镨黄色料的发色效果,本发明重新规定设计了氧化锆的粒度 曲线,将锆镨黄色料的的红度和黄度值可提高10%,极大地增强了锆镨黄色料 在陶瓷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氧化锆的进料粒度D50控制在24.5μm;
b、氧化锆送入气流粉碎机中,控制气流磨喷嘴工作气压在0.7Mpa,旋风机 调到40频;
c、分级机调到35频,严格控制氧化锆粉体的粒度分布,在气流分级粉碎 过程中严格控制氧化锆粉体的粒度分布,使D10不低于1.5μm,D50保持在 6~6.5μm,D90与D10之差不超过8μm。经粒度优化后的氧化锆做成镨黄,红度 和黄度明显提升,高温稳定性大大增强,优于其余粒度波段的氧化锆粉体。
实施例2:
a、氧化锆的进料粒度D50控制在22.5μm;
b、氧化锆送入气流粉碎机中,控制气流磨喷嘴工作气压在0.75Mpa,旋风 机调到42频;
c、分级机调到38频,在气流分级粉碎过程中严格控制氧化锆粉体的粒度 分布,使D10保持在1.7μm,D50保持在6.1μm,D90保持在9μm,D98保持在 12.5μm,粒度数值上下浮动不超过0.1μm。该粒度曲线的氧化锆经测试在实施例 1中所述粒度波段各样品中发色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5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矿大开路小闭路全泥浮选方法
- 下一篇:一种邻氨基吡啶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