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燃油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5580.5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6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聂陈翰;崔运静;马培勇;林其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1/24 | 分类号: | F24H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燃油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设备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燃油锅炉。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之一,并作为锅炉的主要燃料, 形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重点污染源。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国为建设 环境友好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对环保提出了高要求,我国能源政策与能源 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一些大中型城市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逐步制定了限制燃煤锅 炉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对天然气石油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中 小型燃油锅炉的发展。工业与民用锅炉使用油质燃料,可以解决燃煤锅炉与环境之间的 突出矛盾,而且经济上也可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燃油燃气锅炉结构设计及图册》(赵钦新、李卫东等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第45-56页提到燃烧器介绍了现代立式锅壳式燃油烟气锅炉内部构造和工作方式, 提到了燃烧器火焰形状与炉膛形状的匹配。《锅炉原理与计算》(冯俊凯、沈幼庭主编, 科学出版社,1992,第60-64页)介绍了锅炉燃烧煤气的原理,提到了燃烧器出口会形 成火舌或火炬。这些锅炉的问题:由于火舌或火炬的存在,燃烧反应发生在较小的有限 区域,特别是燃烧器侧下置式的立式锅炉,火焰形状要受到炉胆直径的限制,得不到完 全展开式火焰。另外燃烧不够充分,炉膛温度不均匀,热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燃油锅炉,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使炉内温度场更均匀, 实现无焰燃烧,提高锅炉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燃油锅炉,包括外层圆桶状或 方桶状锅壳,内层圆桶状或方桶状炉胆,锅壳与炉胆之间的夹层为水套组件,锅炉底座、 水套组件与内排烟道围成炉膛,排烟出气口与炉膛相通;炉胆顶部安装十字辐射条,该 十字辐射条深入内排烟道中,其特征在于:在锅炉炉膛内布置一个圆桶状或方桶状炉胆, 该炉胆的体积占炉膛空间的50%-95%;在炉胆上距离炉胆底部为炉胆高度20%~80%的位 置开若干个出气口,出气口直径占炉胆横截面直径的5%-50%;出气口外部安装数个鼻翼 型喷口罩形成鼻翼型喷口,鼻翼型喷口直径占炉胆横截面直径的10%-80%,鼻翼型喷口 出口平面与炉膛底部距离为反应器高度的20%-60%,鼻翼型喷口通往炉膛。
所述炉胆、鼻翼型喷口及十字辐射条采用耐温不低于1500℃的耐火材料制作,可以 是刚玉、镁砖、碳化硅和高铝砖等。
本发明的特点也在于:
1.所述的炉胆材料为耐火材料,壁厚为炉膛内径的(3%-10%),可以提供较大的燃烧 空间。
2.所述的鼻翼型喷口,其罩与炉胆外壁夹角为(10°~90°),其结构保证喷出的烟 气较好的形成一个烟气回程。
3.所述的十字型辐射条,深入烟道,不妨碍烟气流通,亦可拓展更多接触面,保证烟 气热量的充分利用。
与中国专利号ZL200510022667.2提出的燃气或燃油锅炉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体现在:
1.结构简单,易于布置;
2.无须布置复杂的二次进气通道。
3.使用鼻翼型喷口,结构简单,喷口罩又起到挡板作用,形成烟气回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的A-A剖视图。
图中标号:
图中标号:1为进水管,2为管圈,3为外罩及保温层,4为水套组件,5为燃烧器, 6为锅炉本体固定底座,7为外排烟道,8为烟道挡板,9为内排烟道,10为出水管,11 为十字辐射条,12为炉膛,13为炉胆,14为出气口,15为鼻翼型喷口罩,16为鼻翼型 喷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一种高效燃油锅炉示意图,包括锅炉本体固定底座6、外罩及保温层3、 燃烧器5、水套组件4、炉胆13、外排烟道7、内排烟道9、十字辐射条11、进水管1、 出水管10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5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渣分离装置
- 下一篇:节能环保型废油预处理沉降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