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公路收费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控制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6130.8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明;王铁中;胡孝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0 | 分类号: | G07B15/00;G07B15/04;G01G19/03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文 |
地址: | 330025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收费站 动态 称重 计量 衡器 控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高速公路收费站正在使用的动态称重计量衡器(秤台式动态称重设备),采取车辆分车轴称重,称重精度会受到车速、秤台受力方向、所装货物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误差,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差,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丢失、“错位”、车型和车轴数识别错误等现象。机械结构的称重传感装置一般在反复冲击下很难保证其使用寿命,同时限位装置也故障不断,导致称重数据出现较大误差。
由于以上原因,许多司机、车主为了少缴通行费,反复要求倒车试秤,这样就造成收费站收费秩序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也致使车辆在某一收费站、某一道口排队,人为造成车辆拥堵。很多驾驶员经常高速通过秤台,认为可以减轻重量。甚至有的车辆为了逃缴或少缴通行费,采取磨磅、走S型、垫钢板等等行为,对收费站的动态称重计量衡器进行破坏性使用。车辆行驶时的加减速会对收费站的动态称重计量衡器造成较大的冲击力,机械式的动态称重计量衡器在这些冲击力的影响下使用寿命会急剧缩短。有些动态称重计量衡器的主要称重台板和基础之间无法采取密封措施,雨水较多的使用环境下,很快就会在称重台板下面留存较多的淤泥,这对于动态称重计量衡器的计量数据影响极大,误差也是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收费站的正常工作。
由于我国现有的专门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站汽车动态称重计量衡器的整体质量水平较差,给收费站的汽车动态称重计量衡器计量检定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常常一台动态称重计量衡器要经过四、五个小时,多次反复的调试才能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对动态称重计量衡器的计量检定,采取的是以某一标的重量、以不同的速度反复通过秤台,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再进行调试,直至“合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定计量检定为每年一次,虽然目前收费站的汽车动态称重计量衡器每半年为一计量检定周期,客观上仍无法保证动态称重计量衡器处于正常状态。由于动态称重计量衡器失准,各种逃费现象日益加剧,国家通行费大量流失,造成收费管理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对出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进行重新精 确校准、控制管理自动化程度高、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能加快收费车道车辆通行能力、降低收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控制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控制管理系统,特征是:由入口站计重收费控制装置、出口站计重收费管理装置和高速公路局域网组成,其中:
入口站计重收费控制装置由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入口站挡车杆控制器、前中后三个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入口站红外线发射器、入口站红外线接收器、入口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入口站车辆轴数识别器、入口站车牌识别器和入口站通行卡自动发卡机组成,入口站挡车杆控制器和入口站车牌识别器安装在入口站安全岛前方且通过电缆与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连接,用来控制设于两个入口站安全岛之间的入口站发卡车道且处于入口站发卡车道前方的入口站挡车杆的升降和车牌抓拍,在入口站发卡车道的地面上间隔安装有前、中、后三个用来感应进站车辆且通过电缆与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连接的前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中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和后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在入口站安全岛的后部安装有一组入口站红外线发射器和通过电缆与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连接的入口站红外线接收器,在入口站发卡车道的地面上、入口站挡车杆与前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之间安装有一台通过电缆与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连接的入口站动态称重计量衡器,在入口站发卡车道的地面上安装有设在中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与后入口站车道路面感应线圈之间且通过电缆与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连接的入口站车辆轴数识别器;在入口站安全岛的中部安装有通过电缆与入口站收费管理计算机连接的入口站通行卡自动发卡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6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校正方法与显示器
- 下一篇: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的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