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油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6146.9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赛巴斯的安·赛齐米兹;王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科·卡乐油墨(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2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性油墨。
背景技术
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水性油墨与油性油墨主要区别在于溶剂的不同,水 性油墨以水为溶剂,VOC含量极低,对环境污染小;油性油墨以有机溶剂(甲 苯、二甲苯、工业酒精等)为溶剂。在软包装行业,由于溶剂型油墨均采用挥 发性干燥为主的方式,溶剂的沸点越低,就越易挥发并释放出有毒气体污染环 境,在印刷完成后其表面也有残留的有毒物质,而水性油墨使用的溶剂是水和 从VOC名单中排除的乙醇等,可以大大降低VOC的排放。
目前,水性油墨普遍采用马来松香脂、聚丙烯酸树脂及改性丙烯酸乳液等 作为连结料。松香、马来酸改性树脂在光泽度、抗水性和稳定性上存在较多问 题;丙烯酸共聚物树脂在光泽度和印刷适应性上与溶剂型油墨仍然有差距。现 有的水性油墨虽然已经解决了大多数原先存在的难点,如难以使用、油墨的储 存、基材的局限性以及电晕处理和表面张力等问题,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亟 待解决:比如1)、干燥时间仍是水性油墨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除非印刷机配 有足够的干燥设备,否则印刷速度将受到干燥时间的约束;2)水性油墨的抗水 性有待进一步提高;3)耐高温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高 速印刷的水性油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性油墨,该水性油墨包含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水性聚氨酯树脂 30~35份、水性颜料30~35份、丙二醇3~5份、二甲基乙醇胺1~1.5份以 及水20~30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水性油墨还包含有0.5~1份的杀菌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水性聚氨酯树脂优选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1万至20万, 更优选10至15万。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具有优良的印刷适应性,适合高速印刷;
2、具有较高的耐温性能;
3、具有优异的光泽、极好的结合力和优良的耐水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水性油墨,该水性油墨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水性聚氨酯树脂 (数均分子量10万)30份、水性品红颜料35份、丙二醇3.8份、二甲基乙 醇胺1.2份以及水30份。
上述水性油墨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水性聚氨酯树脂、丙二醇、二甲基乙 醇胺、水按比例加入到搅拌缸中,边搅拌边加入水性品红颜料,在高速搅拌机 上搅拌15~30分钟然后上砂磨机分散,待细度达到5微米以下即得油墨产品。
实施例2
一种水性油墨,该水性油墨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水性聚氨酯树脂 (数均分子量15万)30份、水性黄颜料30份、丙二醇3.8份、二甲基乙醇 胺1.2份以及水35份。
本实施例的水性油墨可按照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制备。
实施例3
一种水性油墨,该水性油墨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水性聚氨酯树脂 (数均分子量10万)35份、水性酞菁蓝颜料30份、丙二醇3份、二甲基乙 醇胺1.2份、杀菌剂0.8份以及水30份。
本实施例的水性油墨可按照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制备。
对实施例1-3的水性油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可见,本发明水性油墨具有优异的光泽,极好的结合力以及耐水性, 其适合高速印刷,可应用于砖枕包、屋顶包、利乐枕等高端液体食品及果汁包 装领域。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 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 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科·卡乐油墨(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英科·卡乐油墨(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61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鼠标
- 下一篇:采用过盈配合刚性连接的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