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反应废渣中醋酸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6697.5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3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凌云;许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3/10 | 分类号: | C07C53/10;C07C5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反应 废渣 醋酸 方法 | ||
1.一种回收反应废渣中醋酸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含磷酸氢钴的废渣,加入硫酸得到混合物,过滤,用氨水调pH;
2)用去离子水稀释,稀释后用铵型D113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磷酸根、硫酸根离子残留;
3)洗涤后的D113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醋酸洗脱;洗脱液浓缩,加入冰醋酸,结晶,得紫红色醋酸钴结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硫酸的浓度为10-60%,,氨水的浓度为0.5-8mol/L,调节pH至2.5-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硫酸的浓度为20-40%,,氨水的浓度为1-3mol/L,,调节pH至3.5-5.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硫酸的浓度为20%,,氨水的浓度为2mol/L,调节pH至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去离子水稀释3~8倍。用硝酸银试液、氯化钡试液检测磷酸根、硫酸根离子残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醋酸浓度为5-40%。
冰醋酸为浓缩液体积的2%~10%,结晶用结晶锅,在2℃~10℃下搅拌并静置结晶。
所述的结晶锅带有搅拌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钴废渣8kg加入20%硫酸的硫酸8L,加热至沸腾并搅拌保温半小时,趁热过滤,滤渣用无盐水冲洗过滤,合并滤液,加1倍量去离子水防止产生硫酸钴结晶。稀释液用2mol/L氨水调节pH至4.5,调节的同时注意搅拌,防止有沉淀产生,调节pH后的液体用去离子水稀释5倍。稀释后的钴回收液上铵型的D113大孔树脂柱吸附,流速控制在1/50树脂体积/分钟,一般在吸附3倍树脂体积后,调慢上柱流速至1/100树脂体积/分钟,吸附至4倍树脂体积后,开始检测流出液中是否含有钴离子,若有钴离子漏出,收集流出液,准备下次上柱继续吸附。收集无钴离子的流出液,进行三废处理。一般在吸附至8~9倍树脂体积后,流出液中钴离子浓度和上柱液中钴离子的浓度已经十分接近,说明树脂已经基本吸附完全,此时停止上柱吸附。改用去离子水冲柱,流速1/10树脂体积/分钟,收集前面的明显含有有钴离子的流出液。去离子水冲洗至出口检测无磷酸根离子(滴加硝酸银试液不产生黄色沉淀或浑浊、滴加氯化钡试液不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为止,一般需要消耗16倍树脂体积的去离子水。
吸附满钴离子的树脂柱用10%的醋酸进行洗脱,洗脱流速控制在1/100树脂体积/分钟,可收集5~6倍树脂体积的洗脱液,浓缩过程中收集的废水中含有大量醋酸,配制后可以重复上柱洗脱使用。
浓缩液加入3%的冰醋酸,置于结晶锅中,采用夹套冷却水冷却,在5℃下搅拌并静置结晶24小时,将结晶捣碎,真空抽滤取醋酸钴晶体,醋酸钴湿晶体真空干燥得醋酸钴成品。树脂吸附时流出液含有很多的磷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是个很大的浪费。流出液加入3%~5%熟石灰,搅拌,滤出沉淀(磷酸钙沉淀),滤液减压回收氨水(可供树脂转铵型重复利用)。回收完氨水的废水经过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66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