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机氢气冷却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8462.X | 申请日: | 200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0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常勇;钱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3 | 分类号: | H02K9/19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氢气 冷却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氢气冷却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发电机运行时定子、转子、线圈会发热,这些热量通常由发电机内部 的氢气吸收,吸收热量后的热氢气被泵抽到氢气冷却器的管道中与水管内的冷 水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变成冷氢气后,再被压到发电机内部再进行上述循环, 热水被抽走换成冷水。
以核电站发电机为例,其内部的氢气冷却依靠装在其两端的四个容量各为 25%的氢气冷却器完成,冷却器为管交换器,垂直地布置于发电机的上部,冷 却器靠常规的闭路冷却水系统提供冷源,由调节阀调节流量来控制氢气出口温 度。
在核电站发电机停机检修过程中,有时会发现氢气冷却器底部有大量氢气 漏出,由于氢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极易发生爆炸,因此漏氢问题直接影 响机组甚至是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如图1所示,现有氢气冷却器的下管板1上套设有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 3,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3均与下管板1紧密配合,且第一法兰2和第二法兰 3通过螺钉固定到发电机定子外壳4上,与下管板1配合的第一法兰2的内壁 开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内设有O型密封圈5,并且第一凹槽21的外 径小于密封圈5的外径,从而使密封圈5紧密设于第一凹槽21中,对氢气进行 密封。
经检查发现,氢气的泄漏点发生在氢气冷却器下管板1的密封处,经分析, 引起泄漏原因主要是:发电机在运行时内部温度可达80℃,当停运时,氢气冷 却器内的冷却水仍在流动,该水温在25℃左右,由于冷却作用,发电机内温度 下降较快,这一情况会使发电机壳体冷却收缩大于下管板1的收缩,导致密封 圈5与下管板1的结合力减小,密封效果降低。其次,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一 直浸泡在油内,随时间会逐渐老化,弹性减弱,在机组运行时,氢气冷却器没 有产生相对位移,密封圈5一直起密封作用,当停机时氢气冷却器向上收缩, 产生位移,在新的密封位置,由于密封圈5的弹性减弱,密封效果降低。
综上所述,由于在机组停运过程中发电机壳体和下管板1的收缩率不一致, 再加上密封圈5在使用环境下的老化现象,最终导致密封圈5的密封比压不够, 导致氢气冷却器内压力为5bar的氢气冲破密封面,发生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封效果 较好的发电机氢气冷却器密封结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电机氢气冷却器密封结构,于氢气冷却器的下 管板上套设有叠置的两个法兰,所述法兰均与下管板紧密配合,法兰与下管板 配合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设有O型密封圈,凹槽的外径 皆小于密封圈的外径,并且其中一个凹槽的外径小于另一个凹槽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采用氟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径较小的凹槽位于法兰内壁的中部,并且沿法兰的径向凹 陷。
进一步地,所述外径较大的凹槽位于法兰内壁上靠近另一法兰的位置处,并 且沿法兰的径向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法兰叠置于发电机定子外壳上,并通过紧固件固设于 所述发电机定子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径较小的凹槽位于靠近发电机定子外壳的法兰上,外径较 大的凹槽位于远离发电机定子外壳的法兰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增加了一个密封圈,并且其中一个凹槽的外径小 于另一个凹槽的外径,因此,在外径较小的凹槽内的密封圈的压缩量比现有技 术的密封圈的压缩量更大,显著增强了密封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对氢气的第一 层密封效果;而外径较大的凹槽及其内的密封圈只需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密 封结构即可,可以起到对氢气密封的第二层保护作用。另外,密封圈采用氟橡 胶制成,其耐油性能更好,提高了密封圈的抗老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氢气冷却器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氢气冷却器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84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