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修正自身偏色的发光二极管式背光源及其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8993.9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邵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S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正 自身 发光二极管 背光源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修正发光二极管式背光源偏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发光二极管式背光模组中设置复数个传感器,将所述背光模组按传感器位置划分复数个区域;
B、分别驱动每一个区域内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发光,通过与该区域相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检测其亮度数据;
C、将检测到的亮度数据比对该组同色发光二极管在偏色前的亮度数据进行修正,并按照调整后的驱动数据重新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数据由非处该发光二极管所在区域的其他传感器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数据由非处该发光二极管所在区域的其他多个传感器共同检测,取其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分别驱动的操作包括:
以所述原始驱动数据驱动每个区域内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关闭其他所有的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比对修正的操作包括:
C11、将检测到的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数据,与其在偏色前以相同方式测量的亮度数据进行比对;
C12、当比对数据的偏差值超过预设的门限值时,调整该组同色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数据;
C13、以调整后的驱动数据驱动该组同色发光二极管发光,通过所述传感器进行亮度数据的检测;
C14、返回步骤C11,直至所述偏差值在所述门限值之内停止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比对修正的操作包括:
C21、将检测到的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数据,与其在偏色前以相同方式测量的亮度数据进行比对;
C22、查找数据衰减幅度最大的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
C23、以最大亮度数据驱动该衰减幅度最大的发光二极管发光,通过所述传感器再次检测其亮度数据;
C24、计算再次检测到的亮度数据和该组同色发光二极管在偏色前以相同方式测量的亮度数据之间的衰减比例因子;
C25、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因子调整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数据。
7.一种可修正自身偏色的发光二极管式背光源,用于修正因同色发光二极管老化曲线差异造成的色差,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式背光模组,以及在该背光模组中设置的复数个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的位置将所述背光模组划分为复数个区域,所述区域与所述传感器一一对应;每一个区域内任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分别通过驱动电路驱动,由与该区域相对应的所述传感器检测其亮度数据,将检测到的亮度数据与其在偏色前的亮度数据进行比对并修正,通过所述驱动电路按照修正后的驱动数据重新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一第一修正模组,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数据与其在偏色前以相同方式测量的亮度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数据的偏差值超过预设的门限值,调整该组同色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数据,直至所述偏差值在所述门限值之内停止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一第二修正模组,通过传感器查找数据衰减幅度最大的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以最大的亮度数据驱动该衰减幅度最大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并计算出再次检测到的亮度数据与其在偏色前以相同方式测量的亮度数据之间的衰减比例因子;所述第二修正模组按照最大的亮度数据驱动该衰减幅度最大的发光二极管,并根据所述衰减比例因子调整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一驱动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在偏色前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达到光学指标要求的原始驱动数据和以相同方式测量的亮度数据,以及用于将每一组同色发光二极管的所述原始驱动数据相应替换成各自修正偏色后的驱动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89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