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8998.1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独育飞;马志凌;郭斌;谭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杨宏 |
地址: | 5180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器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显示技术越来越成熟。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装配结构,一般采用卡合的方式固定各种光学膜材,如图1所示,在背光模组侧边设置卡扣101和连接柱102,在装配时,通过卡扣101与连接柱102卡合。这种装配结构虽然比较牢固,但要求各种光学膜材必需有足够的厚度。在液晶显示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光学膜材受热,以及光学膜材的受力不均匀,很容易在显示器正面产生波浪亮暗的显示缺陷,严重影响了视频观看的效果。
因而现有背光模组的装配结构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能提高背光模组的图像显示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包括前窗框,后背板和设置在所述前窗框和后背板之间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模块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以及,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前窗框和所述后背板之间,并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定位孔。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学模块包括液晶面板、第一扩散膜、棱镜片、第二扩散膜和扩散板,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前窗框的一侧,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后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扩散膜、棱镜片和第二扩散膜依次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和扩散板之间。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定位孔设为三个,并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柱为平行的三个。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定位孔为矩形。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连接柱的截面为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矩形。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一贯通孔,以及一螺栓,与所述贯通孔相适配,用于固定所述前窗框、后背板。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扩散板的顶端和底端与后背板之间设置有垫圈,用于保持所述光学模块与所述后背板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所述后背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
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LED灯采用出射光线为白光的LED灯。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由于采用在光学模块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孔,并采用一连接柱穿过该定位孔与前窗板和后背板固定,所有光学模块可以均匀受力并依靠自身重力自然伸展,受热变形后也可以在连接柱表面自由移动,从而背光模组可以不受光学模块厚度限制、简化组装结构、防止形变叠纹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图像显示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光学模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包括前窗框210,光学模块220后背板230和连接柱240。光学模块220设置在前窗框210和后背板230之间。
在所述光学模块23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孔250,譬如将该定位孔设置在光学模块的顶端,所述连接柱240穿过所述定位孔250,并通过所述连接柱240与所述前窗框210和后背板230固定。
本发明采用在光学模块的顶部一端设置定位孔,并通过连接柱穿过定位孔与前窗板和后背板固定连接的装配结构,简化了背光模组的组装工艺,并且光学模块受热形变时可以在所述连接柱上移动,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3,本发明的光学模块包括液晶面板221、第一扩散膜222、棱镜片223、第二扩散膜224和扩散板225,且依光的出射方向依次为扩散板225、第二扩散膜224、棱镜片223、第一扩散膜222、液晶面板221。即所述液晶面板221设置在前窗框的后侧端面,扩散板225设置在后背板的前侧端面,在液晶面板221和扩散板225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扩散膜222、棱镜片223、第二扩散膜224。
光学模块的液晶面板221、第一扩散膜222、棱镜片223、第二扩散膜224和扩散板225之间按一定的间距排列设置,在背光模组使用时,光学模块会受热变形,使各光学膜材可以在间距范围内伸缩,也可以在连接柱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8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组合壁床
- 下一篇:带牵拉肋板夹套胶盆的封闭型织物负压涂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