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合金抛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9446.2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C22C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抛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的抛光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非晶合金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是组成原子呈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一类新型合金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因而具有比常规晶态金属材料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等性能。
通常,传统方法制备的非晶合金的冷速高达104-106K/s,由于非晶合金为了获得如此高的冷却速率,需将融化的金属或合金喷射到导热性好的基底上,获得的非晶合金也只能是一些薄带或细丝,近年来人们通过对低临界冷却速率的非晶合金研究,发现了一些非晶形成临界速率低至100K/s以下的合金系,可通过简单的熔体水淬法或铜模铸造法制备出大块非晶合金。由于锆基大块非晶合金具备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而备受人们关注,其中Zr-Al-Cu-Ni体系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大块非晶合金形成体系之一。
抛光处理素有“工业产品美容师”之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产生发展了很多精密抛光技术,如弹性发射抛光、磁流体抛光、浮动研磨抛光、水合研磨抛光、离子束抛光等等,这些抛光方法可以使产品在精度、表面粗糙度方面达到更高的标准,但是这些技术由于成本太高,还没有达到量产的要求,因而传统的机械抛光在抛光领域仍是普遍采用的抛光技术。
而具有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等很多优点的非晶材料现已受到广泛关注,手机等消费品领域也已开始使用,但是关于其抛光的工艺少有文献报道。由于非晶合金本身的高硬度,使得采用现有技术对于非晶合金的镜面抛光非常困难,而且由于非晶合金大都采用压铸制备,压铸可以成型设计极其复杂的合金产品,然而非晶和技能压铸产品又普遍存在致密性不及辊压的板材,抛光性能不好,容易起麻点的缺点,无法达到镜面抛光效果,这也制约了非晶合金压铸产品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对非晶合金抛光困难的抛光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非晶合金抛光方法具体工艺如下:
一种非晶合金抛光方法,该方法包括:
1)对非晶合金进行机械抛光,得到粗糙度为0.05-0.2μm的非晶合金;
2)对步骤(1)所制得的非晶合金除蜡,得到经过除蜡的非晶合金;
3)将经过除蜡的非晶合金,在保护气氛或者真空条件下,用激光将非晶合金表面熔融,然后冷却至室温,获得经过激光处理的非晶合金;
4)对步骤(3)中制备的经过激光处理的非晶合金进行机械抛光,获得粗糙度Ra为0.01-0.025μm的非晶合金。
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非晶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表面粗糙度为Ra小于0.025μm的非晶合金,而且可以使得非晶合金的硬度达到HV550-600。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有关合金的表面抛光方法,在近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出现了很多精密抛光技术,如弹性发射抛光、磁流体抛光、浮动研磨抛光、水合研磨抛光、离子束抛光等等,这些抛光方法可以使产品在精度、表面粗糙度方面达到更高的标准,但是这些方法由于成本较高,还没有大量用于实际生产,而且对于像非晶合金这样的高硬度的合金来说,镜面抛光存在许多技术难点。因此采用上述的方法,难以达到对非晶合金表面进行精细加工的目的,而如果直接简单采用传统的电化学抛光或者机械抛光,由于压铸件的组织致密度不够,又无法达到镜面抛光的效果,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通过对非晶合金进行表面激光熔融,然后进行机械抛光,可以有效提高非晶合金表满的光洁度,降低表面粗糙度,而且由于在对非晶合金表面进行熔融后,再冷却加工,可以提高非晶合金的表层合金的密实程度,使得非晶合金表层结构更加密实,从而提高了非晶合金的硬度。
下面就具体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非晶合金的抛光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晶合金抛光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非晶合金进行机械抛光,得到粗糙度Ra为0.05-0.2μm的非晶合金;
2)对步骤1所制得的非晶合金除蜡,得到经过除蜡的非晶合金;
3)将经过除蜡的非晶合金,在保护气氛或者真空条件下,用激光将非晶合金表面熔融,然后冷却至室温,获得经过激光处理的非晶合金;
4)对步骤3中制备的经过激光处理的非晶合金进行机械抛光,获得粗糙度Ra为0.01-0.025μm的非晶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9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管钳
- 下一篇:双面模板水平分型自动造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