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庭基站接入场景下寻呼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9675.4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8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平;胡伟华;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 基站 接入 场景 寻呼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家庭基站接入场景下寻呼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用户终端UE处于空闲态时,接入网元保存有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接入网元接收发送给处于空闲态的UE的下行数据包,根据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为所述UE的公网地址;
所述接入网元将所述下行数据包通过分组数据网关P-GW转发给服务网关,指示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UE发起寻呼,建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元为家庭基站或家庭基站网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元接收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的上下文释放命令,根据所述上下文释放命令中包含的释放的原因值判断是否需要保留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包括UE的IP地址和UE的公网地址,所述根据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为所述UE的公网地址具体为:
匹配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UE的上下文信息中包含的所述UE的IP地址,将所述下行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为所述UE的公网地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入网元获取用户终端UE的公网地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元获取所述UE的公网地址具体为:
移动性管理网元通过服务网关向分组数据网关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消息,所述创建会话请求消息包含指示信元,所述指示信元用于表示分组数据网使用本地IP接入LIPA;
分组数据网关接收所述创建会话请求消息,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返回所述UE的公网地址;
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接入网元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包含所述UE的公网地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返回所述UE的公网地址之前还包括:
分组数据网关向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发送NAT地址请求消息,接收所述NAT服务器返回的所述UE的公网地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请求中还包括数据流模板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元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在所述数据流模板信息对应的无线承载上发送给所述UE。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UE移动时,若接入网元改变,则源侧接入网元删除保存的UE的上下文信息;或,
在所述接入网元上设置定时器,所述定时器的时长根据所述UE的跟踪区更新定时器或所述UE所在的区域特性进行设定,当所述UE处于空闲态时启动所述定时器,定时器超时时,所述接入网元删除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
10.一种家庭基站场景下呼叫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用户终端UE处于空闲态时,接入网元保存有所述UE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接入网元接收发送给处于空闲态的所述UE的下行数据包,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包归属所述UE,根据下行用户面的IP地址和下行用户面的隧道标识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服务网关,指示所述服务网关向所述UE发起寻呼,建立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入网元获取所述下行用户面的隧道标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元获取所述下行用户面的隧道标识具体为:
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服务网关发送创建会话请求,所述创建会话请求中包括指示信元,所述指示信元用于表示分组数据网使用本地IP接入LIPA;
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所述服务网关返回的创建会话响应消息,所述创建会话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下行用户面的隧道标识;
移动性管理网元将所述下行用户面的隧道标识发送给所述接入网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96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