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莱克多巴胺免疫原、包被原及其在胶体金试纸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9763.4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钟松清;谭攀;李细清;张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方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795 | 分类号: | C07K14/795;C07K14/765;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巴胺 免疫原 包被 及其 胶体 试纸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克多巴胺免疫原、包被原,属于免疫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酸莱克多巴胺是一种医药原料,一种可用于治疗冲血性心力衰竭症的强心药。还可以用于治疗肌肉萎缩症,增长肌肉,减少脂肪蓄积。可以同时提高动物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的蛋白质含量。莱克多巴胺属于beta兴奋剂,加在猪饲料中能提高瘦肉组织生长速度和效率,且皮光肉滑,看相很好。人在食用莱克多巴胺中毒现象与“瘦肉精”中毒现象类似,可能出现心跳加快、震颤、心悸等症状,更严重的会导致人体致畸致癌。因此农业部197号文件明令禁止其用于肉源性食品的生产。
莱克多巴胺是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C/MS)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LC/MS)。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仪器昂贵,方法复杂,操作烦琐,试剂消耗量大的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基于免疫学检测原理,操作简单快捷、结果清晰易于判断、无需复杂的实验技能和设备,特别适于现场检测。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测水产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对遏制莱克多巴胺的非法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莱克多巴胺胶体金速测产品存在检测限无法满足国家限量要求的现状。解决此问题在于以下两个途径:(一)改善抗体质量和竞争物。而抗体质量的改善还在于优化免疫原结构;(二)改善包被原结构,从而从竞争物的角度优化抗原抗体识别。
发明内容
针对上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莱克多巴胺免疫原、包被原,该免疫原、包被原能极大提高莱克多巴胺胶体金速测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免疫原、包被原在胶体金试纸生产中的应用。
上述莱克多巴胺免疫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莱克多巴胺半抗原的合成;
(2)莱克多巴胺半抗原活泼酯的合成;
(3)莱克多巴胺半抗原活泼酯于血蓝蛋白进行偶联;
(4)免疫原的纯化;
(5)免疫原蛋白浓度的确定,分装。
所述的半抗原具有式(I)所示结构:
所述的免疫原具有式(II)所示结构:
上述莱克多巴胺包被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莱克多巴胺半抗原的合成;
(2)莱克多巴胺半抗原活泼酯的合成;
(3)莱克多巴胺半抗原活泼酯于人血清蛋白进行偶联;
(4)包被原的纯化;
(5)包被原蛋白浓度的确定,分装。
所述的包被抗原具有式(III)所示结构:
发明通过以下途径应用于莱克多巴胺胶体金试纸的生产:
(1)将莱克多巴胺免疫原免疫试验动物生产莱克多巴胺抗体;
(2)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3)胶体金标记莱克多巴胺抗体;
(4)样品垫的制备,该垫附置一段胶体金标记莱克多巴胺抗体的膜;
(5)莱克多巴胺固相硝酸纤维素膜的制备,该膜包被一条含莱克多巴胺包被原的检测带和一条包被羊抗鼠IgG的质控带;
(6)样品垫的处理:选择适当的封闭试剂、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型去污剂单独或以适当比例组合后均匀浸于玻璃纤维素膜,室温干燥备用;
(7)组装莱克多巴胺胶体金检测卡,该检测卡用PVB作为背衬,在PVC衬板的中部叠置硝酸纤维素膜,两端分别叠置吸水垫和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样品垫相搭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保留有莱克多巴胺的骨架结构,从而提高特异性;
(2)使用了一定长度的手臂,降低了大分子蛋白对小分子半抗原在空间位阻及电子分布上的影响,易于机体产生针对莱克多巴胺特征结构的抗体;
(3)采用大分子蛋白作为免疫原偶联物,提高了免疫原的免疫原性;
(4)采用人血清蛋白作为包被原的偶联蛋白,降低了抗体对包被原载体蛋白的非特异性识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莱克多巴胺半抗原的合成
4-碘丁酸10mmol,10mL浓硫酸,于100mL乙醇中回流48h,蒸发至剩余10mL液体,加入50mL蒸馏水,使用碳酸钠中和过量的酸,并调节至pH=10。100mL乙酸乙酯分3次萃取,旋转减压蒸发溶剂得4-碘丁酸乙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方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方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9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