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9874.5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尹瑞华;郁炳炎;吕志锋;姜雄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5/24 | 分类号: | H04Q5/24;H04W16/02;H04W76/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易钊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对讲机 选址 通信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方法支持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包括采用子网频率配置的步骤和自动配置空闲信道的步骤;其中,子网频率配置的步骤包括集中频率资源、统一配置,每个用户单位选定一个带编号的子网Zone,每个子网Zone包含一个无三阶互调干扰和无邻道干扰的频率集合,不同的用户单位使用不同的无三阶互调干扰和无邻道干扰的频率集合;自动配置空闲信道的步骤包括在每个子网Zone内统一信道管理,根据业务需要自动分配空闲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子网频率配置的步骤具体包括:
以N(N>0)MHz的频率资源,在该N(N>0)MHz的频率使用范围内,采用M(M>0)kHz窄带技术,将该频率资源分割成N*1000/M个信道,每个信道表示一个频点;
将该N MHz频段划分为N*1000/M/L(L>0)个子网Zone,每个用户单位选择一个子网Zone,其对应的Zone编号为0~N*1000/M/L-1,每个子网Zone分配无三阶互调干扰和无邻道干扰的L个信道,该L个信道是一个无三阶互调干扰和无邻道干扰的频率集合,子网的编号与无三阶互调干扰和无邻道干扰的频率集合一一对应,即固定的子网Zone编号对应固定的无三阶互调干扰和和无邻道干扰的频率集合,其中L值表示一个子网Zone的信道个数,该L值是根据爱尔兰公式计算得出;
当用户单位之间的距离超过再用距离S(S>0)时,能够重复使用相同的子网编号,其中,相同的子网编号对应相同的无三阶互调干扰和无邻道干扰的频率集合,再用距离S由对讲机的发射功率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 kHz为6.25KHz或12.5KHZ或25KHz信道间隔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配置空闲信道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每个子网的L个信道划分为1个控制信道和L-1个业务信道;
在待机情况下,子网内所有对讲机均守候在控制信道ch0上;
如果用户发起呼叫,则发送方对讲机自动在ch1~chL-1个业务信道中搜索一个空闲信道;
返回控制信道发送指令通知接收方切换到搜索到的该空闲信道通信;
通信结束后,收发双方同时返回到控制信道ch0继续守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子网频率配置的步骤和自动配置空闲信道的步骤之后,采用通话过程结束释放业务信道的自选址呼叫通话呼叫方式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通话过程结束释放业务信道的自选址呼叫方式进行通信的具体步骤包括:
守候在控制信道的呼叫终端,当用户按下PTT发起呼叫时,呼叫处理中心将按下面步骤启动:
扫描用户单位内所有业务信道,直到找到一条空闲业务信道,确定该业务信道编号;
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在建立请求指令中携带该信道编号;
呼叫发起方和被呼叫方共同进入该指定业务信道;
呼叫发起方和被呼叫方在指定业务信道上进行语音呼叫信息传输;
PPT松开后如通话没有结束,则仍占用该业务信道继续呼叫过程;
下一次按下PTT不需要扫描空闲信道,直接在该业务信道语音传输;
如果通话结束或者呼叫复位时间到,则呼叫发起方主动发出通话结束指令或者自动结束本次呼叫;
呼叫发起方和被呼叫方释放业务信道后共同返回控制信道上守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对讲机的自选址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子网频率配置的步骤和自动配置空闲信道的步骤之后,采用PTT松开即释放业务信道的自选址呼叫通话呼叫方式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98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动轴承装置
- 下一篇:数字解调装置以及数字解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