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1015.X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汪昆平;郭劲松;蒋绍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初期 雨水 装置 | ||
1.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一个与雨水收集管道连通的容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体内部竖向设置有弃流隔断(3),所述弃流隔断(3)将容置体内部分隔为两个空间,其一个空间为弃流前室(6a),另一空间的中部横向设置有多功能隔板(11),多功能隔板(11)下方为弃流后室(6b),多功能隔板(11)上方为并列的汇水室(2)和分流导流室(9),汇水室(2)和分流导流室(9)之间靠分流溢流堰(8)使其下部隔开;其中,汇水室(2)外侧壁开孔设置雨水进水管(1),汇水室(2)室内与雨水进水管(1)对应处设置有格栅槽(13),格栅槽(13)内设置有格栅(12);所述弃流隔断(3)上方设置有连通汇水室(2)和弃流前室(6a)的弃流通水管(4)和对应的水流控制机构(5),弃流隔断(3)下方设置有连通弃流前室(6a)和弃流后室(6b)的弃流室通水孔(7);所述分流导流室(9)上连接有清洁雨水出水管(10);其中所述弃流通水管(4)底面高度位于多功能隔板(11)上表面高度和分流溢流堰(8)堰口底高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延时自动排空机构,所述延时自动排空机构包括延时控制室(23)、延时浮球(22)、放空控制绳(20)、放空管(18);所述延时控制室(23)设置于弃流隔断(3)旁边汇水室(2)所在的一侧,延时控制室(23)与弃流后室(6b)、汇水室(2)之间靠隔壁(26)隔开,隔壁(26)上表高度低于弃流通水管(4)底面高度;所述放空管(18)设置于弃流前室(6a)中与弃流隔断(3)相对的一侧底部,放空管(18)管口上方铰接设置有盖板(19),盖板(19)下方处与放空控制绳(20)的一端相连,放空控制绳(20)的另一端绕过设置于弃流隔断(3)上方一空腔内的定滑轮(21)并连接在延时控制室(23)内的延时浮球(22)上;延时控制室(23)内中间位置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延时浮球(22)于其下方的横栏(27);所述放空控制绳(20)的长度匹配地设置为当延时浮球(22)位于横栏处时盖板(19)能垂下并将放空管(18)关闭,当延时浮球(22)位于延时控制室(23)底部时盖板(19)能被拉起并将放空管(18)打开;所述延时控制室(23)底部设置有小管径的排水管(24)与放空管(18)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控制机构(5),包括设置于弃流通水管(4)处水流控制机构(5)内部的阀腔(14),匹配地设置于阀腔(14)内部的启闭阀片(15),启闭阀片(15)的两侧端可转动地铰接在阀腔(14)侧壁上,且一端的铰轴延伸出阀腔(14)侧壁外部并与一浮球连杆(16)相连,浮球连杆(16)末端设置有浮球(17)。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13a)在格栅槽(13b)内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弃流通水管(4)和对应的水流控制机构(5)为多组设置,所述的弃流室通水孔(7)也为多组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体顶部设置有可打开的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0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