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1208.5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纤维 加固 混凝土 立柱 方法 | ||
1.一种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布置张拉设备:所述张拉设备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两组张拉机构,每组张拉机构均包括连杆、张拉杆和纤维布转向杆,所述连杆为两个,两个连杆底端通过张拉杆固定连接形成平面框架结构,顶端铰接于支架,纤维布转向杆位于张拉杆与连杆的铰接点之间并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连接,所述两组张拉机构横向位置相对分别位于支架的两侧;支架底部端面设置与张拉杆平行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横截面与混凝土柱表面局部适形并卡在混凝土柱上使张拉杆平行于混凝土柱;
b.布置纤维布:将纤维布沿混凝土柱周向布置,纤维布自由端经过张拉杆的内侧面绕过纤维布转向杆回转180°后压在纤维布与张拉杆的内侧面之间,以利用摩擦力固定纤维布的自由端;
c.横向张拉:对张拉杆施加向内的外力,使张拉杆绕连杆的铰接点向内转动,张拉杆内侧面挤压纤维布自由端和纤维布本身,纤维布自由端和纤维布本身产生摩擦力对纤维布自由端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对纤维布进行横向张拉;
d.锚固:待纤维布通过张拉机构与混凝土柱表面贴合后,通过锚具进行锚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锚具包括锚固螺栓和压板,纤维布的锚固段由压板通过锚固螺栓压在混凝土柱表面,所述纤维布的锚固段形成向端部逐渐加厚的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延伸出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布的楔形结构向后延伸至锚固段,所述楔形结构由至少两层纤维布粘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卡槽的横截面为直角形,步骤a中,张拉设备为两个,分别布置在混凝土柱对角,步骤b中,所述纤维布为两段分别位于两个张拉设备之间绕在混凝土柱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纵向承载梁和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顶端之间通过纵向承载梁固定连接使支架形成龙门架结构,纵向承载梁平行于张拉杆,支架上的卡槽设置在两个支撑杆的底端,所述两个连杆铰接在纵向承载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纵向承载梁之间的铰接为单自由度铰接,铰接轴线平行纵向承载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布转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杆外侧表面沿纵向固定设置至少一根承力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张拉杆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内侧表面横截面为圆滑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承载梁上固定设置横向铰接耳,所述连杆通过横向铰接耳铰接在纵向承载梁上;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底座,卡槽设置在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2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感式应变花
- 下一篇:一种通风玻璃幕墙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