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控电抗器的线路串联电压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1285.0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江渝;林泽科;张志刚;郑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5/10 | 分类号: | H02M5/10;H02J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控 电抗 线路 串联 电压 控制 装置 | ||
1.基于可控电抗器的线路串联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变压器XB,以及由单相变压器XCA、XCB、XCC,可控电抗器LBA、LBB、LBC、LCA、LCB、LCC和电容器CA、CB、CC构成的三相线路串联电压控制电路;
三相变压器XB的原边绕组经三相开关K1(K1A、K1B和K1C)与三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的每相均有3个触头,三相开关K1的A相的1号触头1A与A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的B相的1号触头1B与B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的C相的1号触头1C与C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的A相的2号触头2A与B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的B相的2号触头2B与C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的C相的2号触头2C与A相电源相连;三相开关K1(K1A、K1B和K1C)的各相的3号触头均悬空,三相电源()与系统的母线电源()为同一电源;
三相变压器XB副边的每相绕组均有3个抽头,其中间抽头均接地,另外两个抽头分别与三相开关K(KA、KB和KC)对应相的1号触头(1A、1B、1C)和2号触头(2A、2B、2C)相连,三相开关K(KA、KB和KC)能够在有载条件下实现1号触头和2号触头之间的切换,三相开关K(KA、KB和KC)采用传统的有载调节开关,或采用电力电子方式构成的固态调节开关;
三相线路串联电压控制电路中,单相变压器XCA的原边绕组串联在A相线路中,且该绕组与旁路开关K2A并联,其副边绕组与三相变压器XB的A相副边绕组以及可控电抗器LCA一起,构成串联结构;单相变压器XCB的原边绕组串联在B相线路中,且该绕组与旁路开关K2B并联,其副边绕组与三相变压器XB的B相副边绕组以及可控电抗器LCB一起,构成串联结构;单相变压器XCC的原边绕组串联在C相线路中,且该绕组与旁路开关K2C并联,其副边绕组与三相变压器XB的C相副边绕组以及可控电抗器LCC一起,构成串联结构;
可控电抗器LBA与电容CA串联后再串联在A相线路中,可控电抗器LBB与电容CB串联后再串联在B相线路中,可控电抗器LBC与电容CC串联后再串联在C相线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控电抗器的线路串联电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电抗器LBA、LBB、LBC和LCA、LCB、LCC的参数选择,符合如下特征:
根据线路A相电流的最大值决定可控电抗器LBA的最小值LBAMIN,A相线路电流的最大值与LBA最小值LBAMIN的关系如式[1]所示;
在式[1]中,相量的绝对值表示该相量的模,ω为基波角频率,j为虚数单位,和为线路两端A相母线的电压相量,LA为线路A相的电感;
根据线路A相电流的最小值决定可控电抗器LBA的最大值LBAMAX,A相线路电流的最小值与LBA最大值LBAMAX的关系如式[2]所示;
在式[2]中,相量的绝对值表示该相量的模,ω为基波角频率,j为虚数单位,和为线路两端A相母线的电压相量,LA为线路A相的电感;
对于任意确定的运行方式,式[1]、式[2]中的和总是确定的,对于任意确定的电力系统,式[1]、式[2]中的LA总是确定的,根据电力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选择电容CA,根据式[1]和式[2]确定可调电感LB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由于系统对称,可控电抗器LBB、LBC的下限值LBBMIN、LBCMIN,上限值LBBMAX、LBCMAX与LBA的下限值LBAMIN和上限值LBAMAX的确定方法相同;
根据A相线路电流相位的变化范围决定可控电抗器LCA的下限值LCAMIN,以装置未投入时A相线路电流的相位为基准,投入后A相线路电流相位的最大调节量为δiAmax,则LCAMIN为:
其中为装置未投入时A相线路所承受的电压,为变压器XB的副边A相绕组的电压,δA为和的夹角,L2A为变压器XCA的副边绕组等效电感,MA为变压器XCA的互感;
由于系统对称,可控电抗器LCB、LCC的下限值LCBMIN、LCCMIN的确定方法与可控电抗器LCA的下限值LCAMIN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2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工作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 下一篇:一种治疗面瘫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