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室内污染治理的烤干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1328.5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3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在斌 |
主分类号: | F26B3/00 | 分类号: | F26B3/00;F24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室内 污染 治理 烤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的治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污染治理的烤干法。
背景技术
室内装修、新家具入室带来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含挥发性有机物,它们在 常温下可挥发到室内空气中,随着温度升高,其挥发速度越快,挥发量越大, 这是由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室内装修、新家具入室后应该待其含有 的挥发性有机物(包括苯系物等芳香烃类化合物及其它挥发性的有机物)挥发 掉99%以后才能让人进驻。现在很多新居,居住者仅仅待挥发性有机物散发掉 20-50%时就入住,危害性、危险性极大。通过大量现场检测证明,在自然状态 下,新房装修完后一年内挥发性有机物只能挥发掉50-70%,远远低于安全标 准。
但现有的室内污染治理方法多为化学治理方法,存在二次污染,人们长期 接触纳米的化学治理的微粒物质,中、远期生物学的生理、毒理的效应不明确, 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
而对室内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为挥发性有机物,因此, 根据其挥发特性,采用加热方法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应 用前景的方法。
尽管现有技术中通过加热去除室内污染的方法有所应用,但加热速度会影 响室内墙体、屋顶表面、地板、家具的开裂,加热温度过低,又会降低挥发性 有机物的挥发速度,降低挥发效率,同时,加热的频率及次数,对于室内污染 的治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通过加热进行室内污染治理的方法缺乏科学合理的操作指标,操作 不当极易对室内设施造成损害,因此需要一种对室内污染进行治理的新方法, 通过合理控制操作指标,不仅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室内设施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的含量,而且便于掌握,操作方便,省时节钱,安全无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室内污染治理的烤干法,结合挥 发性有机物的特性,采用加热方式加快室内设施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速 度,同时科学合理地制定加热温度、加热频率及加热次数等操作指标,在不对 室内设施造成损害、保障治理效果的同时,缩短治理时间,提高治理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室内污染治理的烤干法,包括房间治理,所述房间治理 包括如下步骤:
a.关闭房间门窗,保持室内温度30-35℃,0.5-1.5小时后升高室内温度 至40-55℃并保持4-6小时,期间空气湿度不小于25-30%;
b.重复步骤a的操作3-5次;
c.最后对房间进行换气和通风。
进一步,还包括家具治理,所述家具治理操作如下:升高家具内部空间的 温度至40-55℃并按此方法反复3-5次,每次保温3-6分钟;
进一步,还包括床垫治理,所述床垫治理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床垫置于40-55℃的环境中4-5小时后于室温条件下放置10-20分 钟;
2)重复步骤1)的操作3-5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用于室内污染治理的烤干法,结合挥发性有机物的特性,采用加 热方式加快室内设施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速度,同时科学合理地制定加 热温度、加热频率及加热次数等操作指标,在不对室内设施造成损害、保障治 理效果的同时,缩短治理时间,提高治理效率;整个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 实施容易,采用本方法对新装修的房间进行治理后依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总浓度等于或小于0.6mg/m3。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 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 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 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用于室内污染治理的烤干法,包括房间治理,所述房间治理包 括如下步骤:
a.关闭房间门窗,保持室内温度30℃,0.5小时后升高室内温度至40℃并保持 4小时,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不小于25%;
b.重复步骤a的操作4次;
c.最后对房间进行换气和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在斌,未经黄在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