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凹盘式电磁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2451.9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5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商丹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丹雄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15/1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28425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盘式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炉,尤其是一种凹盘式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食物加热的炊具,它主要由机壳部分和及设置于机壳内部的线圈盘组成,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机壳上时,线圈盘通电后产生的交变磁场,锅具切割交变磁力线,会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使锅具的金属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间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便可以用来进行烹饪,由于电磁炉的热源来自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其热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炊具,并且具有无明火、无烟尘、无害气体、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它已经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有一类不同于平板式的凹入式电磁炉,它的座体上方的加热面板为向下凹入的形状,凹入口上方设有支撑锅具的承重位,这种电磁炉适用于传统的底部为圆弧凸面的锅具,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其底部便可置入凹入口内,侧壁则受支撑位支撑,使得锅具能够稳定放置于电磁炉上使用,目前中国大部分家庭所使用的均为这种圆弧凸起地面的传统锅具,而且这种锅具更方便于炒菜,符合中国人的烹饪习惯,因此,凹盘式的电磁炉在华人市场上具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如前所述可知,电磁炉的加热效率取决于锅具底部受电磁炉的线圈盘所产生磁场影响的有效面积,而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凹入式电磁炉,其线圈多是平铺设置于凹入口下方,或是围绕于凹入口四周设置的线圈凹盘式结构;不同于平板式电磁炉,凹入式电磁炉若采用平铺式线圈的设置方式,由于线圈盘形状不适配锅具底部,锅具的发热面积小,会使得热效率大大降低,电能得不到有效利用,耗电量大且烹饪效果差,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而对于凹盘式线圈设置方式的电磁炉,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线圈位置及凹入口上置放锅具的承重位位置的配合,为了提高热效率,目前产品的承重位均设置的较低,或者采用弧面接触,一般线圈盘的有效直径大于承重位的距离,即承重位位于线圈盘的有效面积内,这样的设置在目前业内均普遍认为是最合理的,然而,这类结构的凹盘式电磁炉在工作时,锅具底部受线圈盘辐射发热,而支撑位会位于锅底部最热的部分,通常烹饪时锅底的温度高于500℃,因此锅底的承重位不但需要牢固耐用、耐冲击、具有良好的承重强度,而且还需要兼顾能在高温条件下正常使用的要求,这样在制造时其材料要求较高,工艺难度大,使得产品成本大大增加,并且使用效果差,寿命短,相比平板式电磁炉,就没有较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并且可降低材料要求,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寿命长的凹盘式电磁炉。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凹盘式电磁炉,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凹入口,在机壳内部的凹入口下方设有线圈盘,所述凹入口为与锅具底部相适配的圆形口,所述线圈盘在凹入口下方绕圈绕设为与锅具底部形状相适配的弧面,在凹入口上设有锅具承重位,所述锅具承重位的高度位置不低于线圈盘从最上圈数四圈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线圈盘的设置结构合理,保证了锅具放置在凹入口上的加热面积,使得使用效果好,效率高,满足了人们的使用要求,同时,本发明所设置的锅具承重位设置于发热有效区外,使得在不影响加热面积的同时更为节省耐高温耐冲击的材料,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使用寿命长,因此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丹雄,未经商丹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