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厚壳的快速繁殖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2489.6 | 申请日: | 2009-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7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德成;王小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3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厚壳 快速 繁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红厚壳的组织培养,尤其涉及红 厚壳的快速繁殖技术。
背景技术
红厚壳属(Calophyllum L)为藤黄科(Guttiferae)植物,为国家二级保 护植物。在我国的海南岛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都有分布。红厚壳 又名胡桐、海棠果,经济价值高,应用范围广。具有油用、药用、材用、观赏、 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1992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从马来西亚生长的 红厚壳属植物C.Lanigerum中分离出的香豆素具有抗HIV-1活性成分,发现是 目前抗HIV-1活性最强的天然活性成分(Kashman et al.J Med Chem,1992,35: 2735-2743)。
我国有4种红厚壳植物,其中海南分布2种,分别为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和薄叶红厚壳(C.membranaceum Gardn.et Champ.),目前 大都处在野生状态。由于砍伐和土地利用等,使红厚壳仅在某些地区小范围存 在。国内对红厚壳资源利用、保护和开发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经济 利用价值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特别是还缺乏栽培技术,产量低、株间差异大、 经济效益差。根据陶忠良(陶忠良,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85-87)报 道,红厚壳植株生长较缓慢,幼苗生长6个月株高达40~50cm,但生长10年 后才能结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趋完善,并在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充分显示 出其优越性,在农林作物的脱毒快繁、突变诱发、改革作物栽培、细胞工程和 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种质保存等方面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潜 力的高新技术。目前海南红厚壳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植株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有报 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繁殖率高、人 工可控且操作简便的红厚壳的快速繁殖技术,该技术通过种子无菌萌发和腋芽 诱导萌发获得大量、整齐的组培苗。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法予以实现的:
一种红厚壳的快速繁殖技术,该技术包括红厚壳种子无菌萌发和红厚壳腋 芽诱导萌发两步,其具体步骤如下:
(1)红厚壳种子无菌萌发
成熟红厚壳果实去果壳后,将种子经消毒处理后对半横切开,取有胚的一 半接种到无菌琼脂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得到萌发的幼苗;
(2)红厚壳腋芽诱导萌发
a.将上述红厚壳种子光照培养的幼苗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带节茎段,接入腋 芽诱导萌发培养基中培养;所述腋芽诱导萌发培养基的配方为:MS+1.0mg/L□- 萘乙酸+0.5mg/L TDZ+8.0g/L琼脂+40g/L蔗糖;TDZ为苯基脲衍生物,全称 为N_苯基_N□_1,2,3_噻二唑_5_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植物组织高效生 物调节剂;
b.将腋芽诱导萌发培养基中培养后的腋芽转入含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中 培养,从而获得所需红厚壳幼苗;所述含活性炭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 1/2MS+0.5g/L活性炭+8.0g/L琼脂+30g/L蔗糖。
上述红厚壳种子无菌萌发中,成熟红厚壳去果壳后,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操作,也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消毒处理:用 75体积%乙醇溶液消毒种子30秒,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1%(质量百分比) 的氯化汞溶液消毒种子15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红厚壳种子的表面光滑, 在0.1%的氯化汞溶液中滴1滴吐温,可增加消毒的效果。
上述红厚壳种子无菌萌发中,红厚壳种子含胚的一端呈圆锥形,另一端为 半圆形,切种子时不要伤到胚。
上述红厚壳种子无菌萌发中,将有胚的一半接种到无菌琼脂培养基中,该 无菌琼脂培养基的配方为:只含有0.8%琼脂(质量百分比),不含有其他任何 营养成分。
上述红厚壳种子无菌萌发中,光照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8±1℃, 相对湿度为70±5%,光照条件为12小时/每天,光照强度为10±1μmol/m2·s (表示“微摩尔/平方米×秒”),培养萌发幼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实训模拟器互联的大客车中央空调系统实训装置
- 下一篇:大电流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