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牡蛎的气调冰温保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92841.6 申请日: 2009-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1690603A 公开(公告)日: 2010-04-07
发明(设计)人: 刁石强;马海霞;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岑剑伟;吴燕燕;郝淑贤;周婉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3/3418 分类号: A23L3/3418;A23L3/358;A23L3/36
代理公司: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代理人: 宣国华
地址: 51030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牡蛎 气调冰温 保鲜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的保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鲜牡蛎的气调冰温保鲜 方法,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牡蛎,也称蚝、生蚝、蛎黄、海蛎子等,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 鳃纲(Lamellibranchia),牡蛎科(Ostreidae),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也是 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和重要的出口贝类产品。牡蛎富含丰富的 蛋白质、糖原、必需氨基酸、牛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锌、硒等具有特 殊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素有“海中牛奶”之称,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 养价值,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是我国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 为药材的保健疗效品。

我国牡蛎的消费区域受生产地域性分布和整体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大,东南沿 海各省和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对牡蛎的消费较多,内陆省市对鲜牡蛎的 消费则及其有限;同时中国养殖的牡蛎也出口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越南 等国家和地区。牡蛎是欧美等国家很喜欢的水产品,欧洲市场对贝类的需求非常 大,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贝类无法进入欧洲市场,除贸易壁垒等 因素外,贝类产品的安全卫生和保鲜状况也是欧洲市场考虑的主要因素。

由于牡蛎具有含水量高、组织脆嫩、组织蛋白酶活性高等特性,使得牡蛎保 鲜较为困难。我国牡蛎的保藏与流通主要应用加冰冷藏与冻结保鲜的方法。冰藏 保鲜法虽能获得3~5天的保鲜期,但保鲜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加冰维持保鲜体系 的温度,而且温度波动较大,操作繁琐,是一种适宜短期贮藏保鲜的方法,不能 满足牡蛎长途运输和销售的要求,生鲜水产品难以广泛进入流通领域进行销售。 另外,加冰保鲜是以单一的控制温度措施来保鲜,成本既高,保鲜效果也不佳。 冷冻保藏是采用-18℃以下的温度来保藏牡蛎,冷冻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和质构的 破坏,对产品风味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能耗高,解冻时汁液流失,不符合人们追 求天然食品的要求。

因此,需要研究开发新的水产品保鲜技术,既保持水产品的高品质,又延长 其货架期,以克服目前鲜牡蛎销售中所面临的困难,扩大牡蛎的销售范围和销售 量,为消费者提供高鲜度、方便食用的鲜牡蛎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鲜牡蛎的气调冰温保鲜方法,该方法保鲜效果好, 操作简单,能保持产品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确保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显著延 长产品货架期。

上述发明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鲜牡蛎的气调冰温保鲜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1)活牡蛎表面冲洗:用臭氧浓度为5~10mg/L的臭氧水将活牡蛎表面冲 洗干净;

(2)鲜牡蛎加工:开壳取肉或去半壳,用10℃以下的清水漂洗干净,沥干;

(3)冷杀菌处理:将漂洗干净并沥干的蛎肉或带半壳牡蛎肉用臭氧浓度为 5~10mg/L的臭氧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5~10min,臭氧水水温控制在5℃以下, 然后捞出用5℃以下的洁净清水漂洗,沥干。

(4)气调包装:将沥干水的蛎肉或带半壳牡蛎肉装进专用的气密性托盘盒, 用气调包装机充入体积比为50~70%CO2和30~50%N2的混合气体,采用高阻 气性复合膜封盒,每克蛎肉或带半壳牡蛎肉充气量为2~5mL。

(5)冰温冷藏:将上述包装后的产品置于-1.3~0℃的温度条件下贮藏。

本发明所述高阻气性复合膜,采用聚乙烯(PE)、拉伸聚丙烯(BOPP)、聚 酰胺(PA)、聚酯(PET)、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偏二氯乙烯(PVDC) 中的二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复合膜的内层可增设防雾膜。

本发明在包装前蛎肉或带半壳牡蛎肉温度控制在5℃以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活牡蛎先用臭氧浓度为5~10mg/L的臭氧水冲洗表面,开壳取肉或去 半壳后,再采用水温5℃以下、臭氧浓度为5~10mg/L的臭氧水对蛎肉或带半壳 牡蛎肉进行冷杀菌预处理,显著降低了蛎肉或带半壳牡蛎肉的初始微生物数量, 有效控制了环境微生物或加工过程对鲜牡蛎的污染;

(2)在气调包装前蛎肉或带半壳牡蛎肉的温度控制在5℃以下,可有效防 止或减轻水雾的形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8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