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有人参皂甙IH-901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3156.5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3/20 | 分类号: | C12P33/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0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有 人参 皂甙 ih 901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有人参皂甙IH-901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最终活性物质不是天然人参皂甙如:人参皂甙Rb1、Rb2、Rb3、Rc、Rd等,而是其一系列肠道菌群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代谢物,即天然人参皂甙只是抗肿瘤天然前体药物,人参皂甙肠道菌代谢产物才是抗肿瘤活性本质或活性实体。人参皂甙的代谢研究发现,其中,人参皂甙肠道菌代谢物:20-O-β-D-吡喃葡萄糖苷-20(S)-原人参二醇(简称稀有人参皂甙IH-901,M1或Compound K)是天然二醇组人参皂甙如Rb1、Rb2等口服后由肠道细菌所分泌的糖苷酶选择性水解C-3位糖配体所得的最终主要代谢产物,是人参皂甙抗肿瘤作用的最终主要活性形式之一。而且大量有关天然人参皂甙与IH-901的代谢关系研究不断证实,一些含量较高、极性较大的二醇组皂甙均能通过肠道菌代谢最终降解为IH-901被机体吸收。
稀有人参皂甙IH-901属二醇组皂甙,在天然的人参中不存在,是其他二醇组人参皂甙在人肠道内的降解代谢产物。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人参的许多生物学活性都是由该化合物引起的,特别是在抗肿瘤、抗衰老,抗炎症等方面都体现良好的药效。目前其研究的热点集中体现在IH-901化合物的大规模制备和生物活性深入研究两个方面,我国对该化合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见系统研究报道。由于IH-901为体内代谢产物,故无毒,研究表明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迄今,稀有人参皂甙IH-901的临床价值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并成为各大制药公司研究的热点。
IH-901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未来将相继以保健品及国家新药形式陆续上市,稀有人参皂甙项目在21世纪生物医药及生物健康品具有前瞻性、稀缺性以及需求巨大性,国际国内市场对其需求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稀有人参皂甙IH-901由于其价格昂贵,市场上含量在99%以上价格达1000万元/公斤,而人参皂甙仅800元/公斤,难以被肿瘤病人使用,因此稀有人参皂甙IH-901的生产方法备受关注。
由于人参皂甙四环三萜母核结构上3位和20位糖苷键的特异性,决定了IH-901只能由温和的生物转化方法获得,而常用的酸或碱水解方法是行不通的。目前,生物转化方法通常包括微生物发酵和酶转化两种主要方法。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肠道厌氧菌,而其他微生物的研究比较少。肠道厌氧菌发酵最初是以人排泄物中的总菌物进行发酵,后来研究筛选单一肠道菌来转化,如采用肠道乳酸菌转化二醇型皂苷制备CK,发现运用Bifidobacterium minimum KK-1和B.choerinum KK-2共发酵转化Rb1时效果最好,转化率达到41%左右,但肠道菌多为厌氧菌,培养条件苛刻,培养基成本高。另有研究筛选原始土壤微生物来降解人参皂苷,但酶解能力低下,目的产物收率不高,须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菌种诱变等方法来提高转化能力。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发明专利用黑曲霉酶解人参皂苷制备稀有低极性人参皂苷的方法,所用黑曲霉菌是将各种来源的黑曲霉菌转入含有人参皂甙的培养基中,经传代培养、驯化、筛选得到的能够酵解产生稀有人参皂甙及甙元的菌株。目前在微生物发酵制备方面并没有适用大规模制备的成熟的方法或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