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密封传动罩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3389.5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宽;许连升;宋建中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密封 传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密封传动罩。
背景技术
在动力传递的过程中,尤其在核工业的输送管路中,需要实现动力的传输又不允许有 害介质外泄,需要经常用到隔离传动装置。在公告号为CN 201129531Y,名称为《一种利用 隔离密封传动的阀门启闭装置》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固定座、密封罩体两端为锥 度的柔性密封筒、柔性轴承、内转动装置及内转轴,但目前的结构中,为方便装配,需要 将柔性密封套设计为锥形筒体结构,但该结构具有如下缺陷:
1、在工作过程中,柔性密封套需要不断的变形,而锥形筒体结构的柔性密封套各处的 受力不均匀,易产生应力集中,降低其使用寿命;
2、柔性密封套采用锥形筒体结构后,如果需要设置多层柔性密封罩体时,需要准确的 计算各柔性密封罩体的尺寸,并将各柔性密封罩体均加工成锥形,加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隔离密封传动罩,本发明加工更方 便,且在工作过程中不易产生应力集中,使用寿命更长。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离密封传动罩,包括固定座及柔性密封罩体,固定座的中心为定位孔,柔性密 封罩体的第一端与固定座连接;所述柔性密封罩体为直筒状;在所述柔性密封罩体的第二 端设有转轴中心定位套。
本发明由于采用直筒状结构,在工作过程中,柔性密封套的受力更均匀,减少了应力 集中,延长其使用寿命;柔性密封罩体采用多层的结构时,也可方便的进行加工。并且, 通过转轴中心定位套可以对位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离密封传动罩中心的转轴进行定位,使定 位更可靠。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所述转轴中心定位套位于所述柔性密封罩体内,在所述转轴中心定位套上设有罩尾, 该罩尾朝所述柔性密封罩体的第二端向外伸出。设置罩尾后,使罩体具有轴向方向的延伸 空间,以便为转轴的轴向移动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所述柔性密封罩体内设有柔性内齿。
在所述柔性密封罩体内设有齿圈,所述柔性内齿设于该齿圈上。设置齿圈之后,可以 有效的降低柔性密封罩体所承受的转矩,提高柔性密封罩体的寿命。
所述柔性密封罩体内壁与所述齿圈的外壁为精密滑动配合,且所述柔性密封罩体与所 述齿圈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座固接。
所述柔性密封罩体为至少两层,至少两层所述柔性密封罩体相互套设。将柔性密封罩 体设置为多层,在提高其强度的同时,可具有较小的刚度,以便柔性密封罩体进行柔性变 形。
所述各柔性密封罩体为不同的材质。如第一层柔性密封罩体具有抗腐功能,第二层柔 性密封罩体具有耐高温功能,增强隔离密封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方向可以是:动力由外转筒向内转轴传递,动力也 可由内转轴向外转筒方向传递。只要采用本发明所述结构实现动力传递并具有隔离密封功 能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
1、柔性密封罩体采用直筒结构,减少了应力集中,提高了使用寿命;
2、隔离密封传动罩的柔性密封罩体为多层结构,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刚度小,以利于 柔性密封套的形变;
3、隔离密封传动罩的各柔性密封罩体选用不同的材质,可使隔离密封传动装置具有防 腐、高强度和隔热等多种功能;
4、柔性密封套体采用直筒结构后,方便多层柔性密封罩体的设置,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座,2、柔性密封罩体,3、定位孔,4、转轴中心定位套,5、罩尾,6、齿圈, 7、内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隔离密封传动罩,包括固定座1及柔性密封罩体2,固定座1的中心 为定位孔3,柔性密封罩体2的第一端与固定座1连接;柔性密封罩体2为直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宽;许连升;宋建中,未经林德宽;许连升;宋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