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纤维增强塑料生产用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及浸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3484.5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5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徐迎宾;李建雄;陈可娟;任东方;刘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0 | 分类号: | B29C70/5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8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塑料 生产 丝束 熔融 浸渍 方法 | ||
1.长纤维增强塑料生产用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包括模头壳体(2), 所述模头壳体(2)的上游端开有纤维丝束导入通道(3)和热塑性树脂熔体导 入流道(4),所述模头壳体(2)的下游端开有浸渍纤维丝束导出通道(7), 其特征在于模头壳体(2)的内腔安装有接触导丝辊组(5)和非接触导丝辊对 组(6);接触导丝辊组和非接触导丝辊组沿模头壳体的上游端到下游端方向依 次排列;所述接触导丝辊组(5)包括三个以上的接触导丝辊(51),各接触导 丝辊(51)的轴相互平行,且各接触导丝辊(51)的横截面呈锯齿形排列,使 与各接触导丝辊(51)接触的纤维丝束呈波浪形;所述非接触导丝辊对组(6) 包括3副以上非接触导丝辊对(61),所述每副非接触导丝辊对(61)均包括 上导丝辊(61U)和下导丝辊(61L),纤维丝束从上导丝辊(61U)和下导丝 辊(61L)之间经过,且不与上导丝辊(61U)和下导丝辊(61L)接触;所述 接触导丝辊组(5)中两相邻接触导丝辊(51)的水平方向中心距为40~100 mm,垂直方向中心距为8~30mm,所述非接触导丝辊对(61)间的水平间 距为10~4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副 非接触导丝辊对(61)中,上导丝辊(61U)与下导丝辊(61L)的垂直间距 为0.2~3mm,上导丝辊(61U)与下导丝辊(61L)连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夹 角为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 丝辊(51)为绕自身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辊;接触导丝辊(51)的直径为8~ 40mm,接触导丝辊(51)包括交替排列的同轴圆柱体和圆鼓体,所述圆柱体 的长度为10~20mm;所述圆鼓体的长度为15~30mm,圆鼓体的直径 较圆柱体的直径小0.5~1.5mm,圆鼓体的中高度h为0.05~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 丝辊(61U)与下导丝辊(61L)的直径为10~40mm,横切面为圆形或多 边形;所述上导丝辊(61U)与下导丝辊(61L)为非转动辊或主动驱动旋转 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 丝束导入通道(3)的横切面的宽度为10~25mm,高度为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 熔体导入流道(4)的出口为一狭缝,所述狭缝的高度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纤维丝束熔融浸渍模头,其特征在 于所述浸渍纤维丝束导出通道(7)为收敛通道,所述收敛通道的半角为10~ 30°。
8.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浸渍模头的长纤维增强塑料生产用纤维丝束熔融 浸渍方法,其特征在于塑化好的树脂熔体从树脂熔体导入流道(4)进入模头 壳体内腔(2)和充满模头壳体内腔,连续纤维丝束从丝束导入通道(3)进入 充满塑料熔体的模头壳体内腔,所述纤维丝束绕过各接触导丝辊(51)的圆鼓 体后从非接触导丝辊对(61)间的狭缝穿过,浸渍了的纤维丝束从导出通道(7) 牵出,浸渍好的纤维丝束经冷却、压型、切成所需长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 料粒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科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4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取咖啡饮料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可食用生物保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