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浓缩垃圾渗滤液提取腐殖酸并治理废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3512.3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奇;吴彦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G99/00 | 分类号: | C07G99/00;C02F9/04;C05F7/00;C02F1/72;C02F1/52;C02F1/6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垃圾 渗滤 提取 腐殖 治理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的从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浓缩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回收利用的综合治理方 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填埋法处理城市垃圾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渗滤液。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高质量浓度悬浮物和高质量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 相当多的有毒物质,且质量浓度很高,不经处理完全排入江河湖泊,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 物会使水生生物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垃圾渗滤液水质组成及其浓度随填埋年限的延长而变化,一般后期填埋场的渗滤液pH值接近 中性,碱度高;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BOD5/CODCr较低,可生化性差;金属离子浓度下降,但腐殖酸含量及氨氮浓度较高。虽然各国开展这方面研究 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迄今尚无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对后期填埋场的渗滤液(填埋场使用10 年以上)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由于高浓度的NH3-N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且渗滤液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难降解物质(如 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和抗生物降解的物质(如腐殖酸、表面活性剂等),使生物法的应用受到 了明显地制约而无法使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因此采用物化方法,特别是反渗透技术处理垃圾渗滤 液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相对于其他处理工艺,反渗透膜分离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且无相变,低 能耗,可有效地去除无机盐和有机小分子杂质,具有较高的水回用率,能够确保良好的处理效果, 目前国内已有大型垃圾填埋场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渗滤液。但是,反渗透仅仅是一个分离过程,反 渗透膜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必然产生浓缩液,反渗透从渗沥液中分离出清水的同时,还有一股约占 进液量30%的浓缩液需进一步处理。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液,其COD和 电导率值往往是原生渗滤液的3~4倍,甚至5倍,因此有大量含有高浓度腐殖酸的浓缩液需要妥善 处置。浓缩液的处理主要有焚烧、固化、蒸馏干燥和回灌等方法,但是此类处理存在动力消耗大、 能量浪费等严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缩垃圾渗滤液中提取腐殖酸(humic substances,HS)并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的综合利用方法,实现污染治理和变废为宝的目标,使COD和 TOC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6.4%和97.8%。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一种从浓缩垃圾渗滤液提取腐殖酸并治理废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浓缩垃圾渗滤液加入混凝剂,搅拌均匀,加入混凝助剂,缓慢搅拌1min,沉降40~60min; 混凝剂和混凝助剂的加入量分别为垃圾渗滤液的质量的0.15%~0.35%和0.005%~0.01%;所述混凝剂 为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铁;所述混凝助剂为聚丙烯酰胺;
(2)沉淀、分离,得上清液;
(3)上清液调节pH值至1.0~3.0;
(4)沉降4.0~8.0h,沉淀、分离;浓缩沉淀物即得高浓度液态腐殖酸;
(5)沉淀、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使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后达标排放;所述高级氧化技术是在以日 光为光源的催化反应器中,加入氧化剂和催化剂,上清液氧化降解时间为20-30h;所述氧化剂为 双氧水,所述催化剂为硫酸亚铁。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步骤(2)和步骤(4)的分离方式是离心分离。
步骤(3)pH的调节是用硫酸或盐酸调节。
本发明具有如有优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对垃圾渗滤液实现了综合治理,其COD和TOC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6.4%和97.8%以上, 达到了治理废水的目的,同时不产生二次污染。
2、本发明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小,适合垃圾浓缩液场内处理。
3、从反渗透处理后产生的浓缩垃圾渗滤液中提取腐殖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保效益。腐殖酸可应用于液态有机肥料以实现资源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度乳酸链球菌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丙二腈的精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