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汽车挡泥板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3734.5 | 申请日: | 200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姚程;黄达;王灿耀;陈瑶;郑明嘉;杨志骅;罗忠富;吴博;宁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绵阳东方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23/08;C08L23/06;C08L23/20;C08K3/26;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作为 汽车 挡泥板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聚丙烯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 挡泥板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挡泥板材料种类很多。主要以塑料为主,如EVA、 PU、PP、TPO等,此外也有采用金属做挡泥板。
公开号CN2883090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采用PU为基料的挡 泥板配方,公开号CN1049479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采用橡胶加玻 璃纤维的挡泥板配方,这些配方都存在成本比较高、成型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韧性 好、易成型的可用于制备汽车挡泥板的聚丙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包括聚丙烯树脂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具 体配方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聚丙烯树脂 20-50份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10-30份
聚乙烯蜡 1-8份
碳酸钙 10-30份。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还可以加入高密度聚乙烯2-10重量份 或乙烯辛烯共聚物2-10重量份。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共聚聚丙烯树脂。其 熔体流动速率大于或等于15g/10min(230℃/2.16KG)。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所述聚乙烯蜡优选数均分子量为700- 10000g/mol。聚乙烯蜡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可以与填料更好的结合, 另外,聚乙烯蜡还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熔指为2 g/10min(190℃/2.16KG)。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熔指为8g/10min (190℃/2.16KG)。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熔指为1g/10min (190℃/2.16KG),此种材料的加入,可以提高体系的韧性。
在上述聚烯烃组合物中,所述碳酸钙的粒径为1000目-5000目。 碳酸钙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体系的韧性和降低成本。
上述聚烯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聚丙烯树脂、聚乙烯蜡、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 烯、乙烯辛烯共聚物、碳酸钙置于混合机中混合,混合机的转速为 200~450转/分钟,时间为3~8分钟;
(2)将(1)步骤得到的混合物随之送入螺杆挤出机中以 180~235℃的温度下熔融混炼、挤出造粒、干燥,即可获得聚烯烃组 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30份, 再与其他组分复配,发挥协同作用,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韧 性好、成本低、易成型等优点,适合于制备汽车挡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汽车挡泥板聚烯烃组合物,其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PP SP179 30份
LLDPE 7042 25份
HDPE HMA025 20份
聚乙烯蜡 5份
碳酸钙1250目 20份
(1)将PP SP179、LLDPE 7042、HDPE HMA025、聚乙烯蜡和 碳酸钙1250目置于混合机中混合,混合机的转速为300转/分钟,时 间为5分钟;
(2)将(1)步骤得到的混合物随之送入螺杆挤出机中以190- 220℃的温度下熔融混炼、挤出造粒、干燥包装。所得产品其密度测 试结果为1.032g/cm3。
实施例2
汽车挡泥板聚烯烃组合物,其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为:
PP SP179 40份
LLDPE 7042 25份
HDPE HMA025 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绵阳东方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绵阳东方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