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4892.2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芝;王祖真;王江义;周莹;陈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9/20 | 分类号: | C10G9/20;C07C11/04;C07C4/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裂解 生产 乙烯 方法 | ||
1.一种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以石油烃为原料,在辐射段炉管出口温度780~890℃、辐射段炉管出口压力0.7~1.2MPaG、水蒸汽与石油烃的质量比为0.3~1.0条件下,原料在裂解炉辐射炉管发生热裂解反应生成含乙烯、丙烯的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炉的辐射段炉管至少为两程,并且至少最后一程为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出口端的内径d1大于进口端的内径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管进口端的内径最小,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管内径逐渐变大,至出口端内径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管由进口段管子(41)和出口段管子(42)连接而成,进口段管子(41)为等径管,其内径为d2;出口段管子(42)为变径管,其出口处内径为d1;d1>d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径炉管(41)的长度L1与变径炉管(42)的长度L2的比值为0.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径炉管(41)的长度L1与变径炉管(42)的长度L2的比值为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为两程,第一程为等径管,第二程为变径管;所述变径管进口端的内径最小,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管内径逐渐变大,至出口端内径最大;或者所述变径管由进口段管子(41)和出口段管子(42)连接而成,进口段管子(41)为等径管,其内径为d2,出口段管子(42)为变径管,其出口处内径为d1,d1>d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为两程,且两程炉管均为变径管;所述变径管进口端的内径最小,自进口端至出口端,管内径逐渐变大,至出口端内径最大;或者所述变径管由进口段管子(41)和出口段管子(42)连接而成,进口段管子(41)为等径管,其内径为d2,出口段管子(42)为变径管,其出口处内径为d1,d1>d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为三程或四程,并且至少最后一程为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出口端的内径d1大于进口端的内径d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辐射段炉管出口温度为830~870℃,辐射段炉管出口压力为0.75~1.2MPaG,水蒸汽与石油烃的质量比为0.3~0.8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烃选自乙烷、丙烷、LPG、拔头油、石脑油、柴油或加氢尾油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48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运动外套面料
- 下一篇:装置功率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