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安全网络的二代身份证在线查询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5244.9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6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杨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卡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32;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孜真;何东浩 |
地址: | 20012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安全 网络 二代 身份证 在线 查询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代身份证信息查询的系统和方法,具体地说, 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安全网络和二代身份证上的电子身份进行与身份相关 的信息查询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身份证是国家法定的的个人身份证件。从技术角度讲,已使用多年的 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科技含量较低,制证工艺比较繁琐,制发周期长,制作 质量和防伪性能较差,极易被伪造、变造,致使利用假身份证和冒用他人 身份证进行违法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害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同 时也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属于传统的视读 证件,一般只能凭直观视觉验证,难以判别证件的真伪和进行人、证同一 性认定,导致查验、核查手段滞后,也无法用于网络和实时的信息监控和 管理,既不利于证件管理,也不利于各项社会管理,严重制约了居民身份 证这一法定证件的社会应用。
基于这一情况,2003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 针对第二代身份证的《居民身份证法》,并于2004年1月1日起于全国正 式施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采用了成熟 的电子技术,使证件具备机器阅读检验和计算机联网实时验证查询的可 能,因此能够适应国家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第二代身份证的 正式推行标志着居民身份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现代经济社会人口动态管 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是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补充和完善。
第二代身份证全面采用了电子技术、密码技术和非接触式智能卡技 术,使得所有的信息存储、验证、查询都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为提 供全方位的移动在线数字化身份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看 来,二代证的应用现状却并不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被挂失后的二代身份证依然可以被现有的身份证识读机具正常识 读,没有配套的在线数据库和在线验证系统提示身份证失效或其他相关的 状态,因遗失的身份证而发生的金融诈骗等各类犯罪时有发生;
2、缺乏安全的移动查询机制支撑,在机场、车站和宾馆等敏感区域 无法发挥居民身份证的身份验证和管理功能,无法有效的进行流动人口的 追踪;
3、没有配套的数据库技术和在线支撑技术,无法从关联数据库获得 更多的身份和相关信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32961的专利“共享SAM_V实现二代身 份证联网阅读的系统及方法”也是一种用于二代身份证的身份信息验证系 统及方法。该专利阐述了一种通过联网方式远程解读身份证加密信息,并 将其显示出来的技术。请参阅图1,是显示现有的二代证查询系统方框示 意图,如图所示其技术特点为,将SAM_V解码模块与身份证读卡器分离, 通过网络连接SAM_V解码模块和身份证读卡器,通过网络将读卡器读到 的加密身份证信息传输到SAM_V解码模块并进行解码,解码后的信息通 过网络传递回与读卡器相连的终端并显示出来。该方法解决了因为 SAM_V体积大、价格高造成的阅读机具的成本和使用局限性。但是该系 统和方法一方面没有考虑到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危险性,没有在 SAM_V模块和验证终端之间构建安全链路,造成了巨大的安全漏洞;另 一方面仅仅对卡上的身份信息进行了采集和显示,没有进行在线的比对验 证和查询,无法解决身份证挂失后的处理问题;第三,缺乏相关的在线数 据库技术的支撑,不能将身份信息与其他与身份挂钩的信息相结合,不能 帮助查询人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安全网络的二代身份证在线查询系统及 方法,来减少上述弊端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安全网络的二代身份证在线查询 系统及方法,实现对二代身份证信息的远程解码、验证和查询,并通过安 全网络保证这些信息可靠可信的传递,解决了为二代身份证提供全方位的 移动在线服务和应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卡商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卡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5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为从设备分配逻辑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控制标签发送的方法和路由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