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蜂窝夹层结构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5293.2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姚骏;张红英;谭时芳;满孝颖;崔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37/12;B32B38/08;B32B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蜂窝 夹层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增强型的蜂窝夹层结构板,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依次粘结的上面板[1]、上胶膜[2]、蜂窝芯[3]、下胶膜[6]和下面板[7];上面板[1]的内面粘有上胶膜[2]、下面板[7]的内面粘有下胶膜[6],蜂窝芯[3]的中间插入有纵增强杆[4]和横增强杆[5];所述的蜂窝芯[3]、纵增强杆[4]和横增强杆[5]并列粘连在所述的上胶膜[2]和下胶膜[5]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面板[1]、下面板[7]采用T800H-12K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厚度0.3~0.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胶膜[2]、下胶膜[6]采用能够在90℃左右温度时固化的J-78B胶膜,厚度控制在0.10mm~0.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芯[3]采用5-0.04正六边形有孔耐久铝蜂窝芯子,节点强度≥1.47N/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增强杆[4]、横增强杆[5],采用T800H-12K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碳纤维板作为工装模板,先将上面板[1]、下面板[7]和蜂窝芯[3]、纵增强杆[4]、横增强杆[5]通过上胶膜[2]、下胶膜[6]粘接;然后,整体放入高温高压炉中固化成型;蜂窝板固化操作中均匀布置热电偶的摆放位置及数量,确保固化过程中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减小蜂窝板自身、蜂窝板与成型平台之间的温差;固化全过程中,控制热电偶间温差在10℃以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面板[1]、下面板[7]采用T800H-12K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面板的铺层方式为0°/90°/±45°,采取单向碳纤维预浸布手工铺层,热压罐加热至180℃、加压固化成型;固化后通过机械加工面板的孔位和外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窝夹层结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增强杆[4]、横增强杆[5],采用T800H-12K碳纤维/AG80环氧树脂,铺层方式为0°2/±45°/0°2/±45°;采用铺层/缠绕法整体成型成矩形管状,0°层采用无纬胶布铺层,±45°层采用缠绕法成型;采用真空袋-热压罐法固化;纵增强杆[4]、横增强杆[5]之间在固化前用铝合金接头连接,通过J133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52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