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线远程抄表中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7070.X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C19/00 | 分类号: | G08C19/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翟 羽;何兴元 |
地址: | 20024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远程 中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电力线远程抄表系统中的数据中继方法,更明确的说,是一种延长电力线远程抄表系统覆盖范围的数据转发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又称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近年来,电力线通信技术,尤其是电力线宽带(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BPLC)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的电力网络来为家庭或企业提供高速、宽带Internet接入的通信技术。它利用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的技术,带宽限定在2-30MHz之间、通信速率可以达到200Mbit/s以上。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通信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重要的通信技术。利用电力线通信技术来推进电力系统网络化信息化的应用发展,具有方便、快捷、投入成本低,工程建设简单等突出优势。利用中压电力线通信和低压电力线通信相结合的模式,是实现配电系统远程监控及远程自动抄表功能的最佳途径,且完全符合国家电网产业技术战略要求。电力线网络抄表系统在采集器进行电表数据采集后,通过电力线将数据传送至集中器,而集中器实时或定时的采集和读取相关采集器的数据和信息,并存储一定时期的数据,定时上报或根据服务器的需求传送数据。服务器通过网络还可以和供电局的营业收费系统相连实现抄表收费一体化,并提供浏览、设置、控制等功能。抄表系统中数据通信采用主从式结构,即每个采集器只能与集中器通信,而采集器之间不能相互通信。图1中展示了现有的抄表系统结构框图。
由于受到信号衰减和发射功率的限制,因此同一段电力线上的每一个采集器与集中器或两个中压通信设备间距离太远就难以正确地收到相关数据。在电力线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中采集器中设置为从节点模式,集中器设置为主节点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见采集器与集中器的距离大于电力线数据可靠传输的最大距离。因此需要在线路上加装中继器,对载波信号进行放大,从而使距离较远的节点能够正确接收到数据。现有技术指出由于中继器对其接收范围内的所用电力线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均进行功率放大,因而会减小线路的可用带宽,导致数据发生碰撞和冲突的几率显著增加。故现有的抄表系统中中继器的使用减小了电力线路的可用带宽,导致数据发生碰撞和冲突的几率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线远程抄表中继方法,该方法通过中继器实现,相对现有的中继器使用方法,其占用带宽减小,数据传输安全性显著提高。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电力线远程抄表中继方法,其包含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在需要中继的采集器和集中器之间设置至少一个中继器,每个中继器包含并联的两个电力线通信节点;
步骤二,将第一电力线通信节点设置在采集器附近与电力线耦合,将第二电力线通信节点设置在集中器附近与电力线耦合,且将第一电力线通信节点与第二电力线通信节点分别接入同一有线或无线网络;
步骤三,将第一电力线通信节点设置为主节点模式,将第二电力线通信节点设置为从节点模式,令第一电力线通信节点与第二电力线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的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当需要大于一个中继器进行中继时,在步骤二中,令采集器通过设为从节点模式的第三电力线通信节点接入电力线,令集中器通过设为主节点模式的第四电力线通信节点接入电力线。
其中,在步骤三中,令任何一处于从节点模式的电力线通信节点仅向相邻的处于主节点模式的电力线通信节点传送数据,令属于一个中继器下的两个电力线通信节点之间通过所述的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的有线或无线网络选用GSM网络、CDMA网络、以太网、WIFI网络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方式请参见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力线远程抄表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的中继方法需要采用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采用的中继方法需要采用的结构框图。
主要符号含义:
1 中继器 2 电力线耦合器 3 电力线
4 以太网 5 采集器 6 集中器
11、12 电力线通信节点
21 中继器 22 电力线耦合器 23 电力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0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