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喷射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7156.2 | 申请日: | 200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军;高原;黄魏迪;高雅;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D19/08 | 分类号: | F02D19/08;F02D4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喷射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领域,涉及的是在同一台发动机上完成不同燃料燃烧的智能燃料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发动机(Smart Engine)是目前学术界提出的针对替代能源在发动机上的应用的一种构想,即在同一种发动机上使用不同燃料燃烧,以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该构想只是极少数科学家在概念上提出的,对其所具备的功能还未形成具体、完善、统一的描述。智能燃料喷射系统是Smart Engine的核心功能部件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该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不改变原有的发动机上喷射装置的前提下进行两种燃料的掺混。例如在汽油机上实现汽油和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使用,或者将传统汽油机改造为氢气/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的双燃料发动机,以及乙醚或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在柴油机上使用等等。陈昊等在“汽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研究”(《上海汽车》,2008.1,)通过采用了调节进气压力信号传感器压力幅值比例来模拟双燃料发动机掺烧比例。在不同掺烧比例的情况下,研究了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只是简单的把汽油汽化后与天然气混合于进气道喷射,没有针对不同燃料不同的理化特性,设定相应的喷油压力和喷油时刻,导致不同燃料的混合使用效果不是最优化,并且不支持使用多种燃料的喷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喷射系统及方法,其可以根据不同燃料的特性实现不同燃料喷射时采用不同的喷射时间、压力等各参数。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智能喷射系统,其根据不同燃料特性实现不同燃料喷射时采用不同的喷射参数。
其包括一个主燃料箱,至少一个辅燃料箱,主燃料箱与辅燃料箱的箱底设有压力传感器,主燃料箱与辅燃料箱之间连通通过阀门控制且通过辅燃料箱油泵向主燃料箱供燃料,主燃料箱依次连接主燃料箱油泵、高压油泵、喷油器进行燃料喷射,其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进而对喷油器、高压油泵、主燃料箱油泵、辅燃料箱油泵、 阀门控制启闭及设定相应参数进行燃料的喷射及加注。
所述喷射系统还包括无线通信系统,其在加油站加注燃料时,加油站同时将该加注的燃料的种类和等级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喷射系统。
其辅燃料箱的加注口盖内部安装有传感器,感应对辅燃料箱加注燃料进而控制无线通信系统开启。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信号接收模块、燃料信号识别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信号存储模块,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无线通信系统发送的包含加注的燃料的种类和等级信息的信号,燃料信号识别模块将该信号与信息存储模块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确定相应信息,并由信号处理模块对此处理发出指令,由信号输出模块发送指令。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可以存储辅燃料箱中燃料的相应信息,主燃料箱从辅燃料箱导入燃料并喷射时,电子控制单元调出该燃料相应信息控制高压油泵、喷射器的喷射设定参数。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中辅燃料箱中燃料的相应信息,通过对其加注燃料时由无线通信系统发送至电子控制单元。
一种智能喷射方法,加油站每种燃油加注控制电脑都存储有该燃料的种类和等级信息,在汽车加油过程中通过蓝牙通讯的方式获得加油站的加注燃油信息,同时在电子控制单元中已存入辅助油箱中燃油的类型和配比信息,当辅助油箱中的燃油进入主油箱后,电子控制单元调用该燃油类型和配比信息,并将与之相对应的控制策略发送给各个部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燃料喷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燃料类型、不同燃烧模式自动改变喷射压力和喷射规律等参数,实现发动机高效率低排放运行。其次,通过Smart Engine各系统的配合,智能喷射器能够满足目前多种节能环保型燃烧方式的要求,如均质预混合燃烧,HCCI,FSI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燃料喷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ECU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加油站与智能燃料箱通讯信息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根系原位动态观察和测定方法
- 下一篇:双轴太阳能跟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