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水槽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7977.6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吕卡利;罗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0 | 分类号: | F28C3/00;C02F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姜玉芳 |
地址: | 2017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水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水槽,特别涉及一种更改了水流方向的冷却水槽。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冷却水槽,包含水槽本体1’、支架9’、进水口2’、集污排水口5’、排水阀6’、缓冲板3’、压条轮8’。水槽本体1’设置在支架9’上,压条轮8’设置在水槽本体1’顶部;进水口2’和集污排水口5’分别设置在水槽本体1’底部的两端,排水阀6’设置在集污排水口5’下方的出水管道上;缓冲板3’包含相互呈直角的顶板31’和侧板32’,顶板31’设置在进水口2’上方,与水槽本体1’侧面垂直连接;侧板32’垂直设置在水槽本体1’底部,上面设有槽孔321’。
料条10’通过压条轮8’压入水槽本体1’后,与水槽本体1’上部的水接触冷却,使水槽本体1’上部的水温度上升;而由于水是从侧板32’上的槽孔321’流入水槽本体1’,持续注入的冷水只能沿水槽本体1’底部流动,造成水槽本体1’上部的水温明显高于底部的水温,影响了料条10’的降温效果。由于集污排水口5’设置于水槽本体1’底部,造成注入的冷水使用不完全就直接从集污排水口5’流走,浪费资源。现有技术在料条10’冷却过程中会产生杂质漂浮物11’,会粘附于料条10’上无法收集,影响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水槽,能通过改变水槽本体里的水流方向,均匀混合水槽本体里的水,保持整个水槽本体水温一致,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能将杂质漂浮物集中收集处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水槽,包含水槽本体、设置在水槽本体、底部的进水口、设置在水槽本体顶部的压条轮、缓冲板、集污排水口,其特点是,还包含多个水流挡板;
上述缓冲板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缓冲板包含设有多条槽孔的顶板和封闭的侧板;
上述水流挡板包含一个倾斜挡板和多个竖直挡板;倾斜挡板倾斜设置在与进水口相对应的水槽本体的上方;多个竖直挡板设置在水槽本体底部;
上述集污排水口设置在水槽本体上部侧面。
上述缓冲板的顶板和侧板构成直角;侧板垂直设置在水槽本体底部;顶板设置在进水口上方,与水槽本体侧面垂直连接。
上述倾斜挡板的三侧边分别与水槽本体端边连接。
上述多个竖直挡板平行间隔垂直设置在水槽本体底部。
上述的冷却水槽,其特点是,还包含过滤机构,过滤机构是过滤网,设置在集污排水口出口处。
上述的冷却水槽,其特点是,还包含排水阀,排水阀设置在集污排水口的出水管道上。
上述的冷却水槽,其特点是,还包含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水槽本体下方支撑水槽本体。
本发明所述的冷却水槽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本发明由于将缓冲板的开口位置改为在顶板上开口,使进水方向发生改变。
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倾斜的倾斜挡板、底部的多个平行挡板以及将集污排水口设置在水槽本体上部的侧面,改变了水槽本体里的水流方向,使注入的冷水能充分与料条接触,而且使水槽本体上部和底部的水能均匀混合,保持整个水槽本体水温一致。
本发明由于将集污排水口设置在水槽本体上部的侧面,在排水时能使水槽本体表面的水流动,因而带动水面杂质漂浮物流向集污排水口;由于设置了过滤机构,能将积聚的杂质漂浮物收集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冷却水槽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冷却水槽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冷却水槽,包含水槽本体1、支架9、进水口2、集污排水口5、排水阀6、缓冲板3、压条轮8、水流挡板。
支架9设置在水槽本体1的下方,支撑水槽本体1。压条轮8设置在水槽本体1顶部。进水口2设置在水槽本体1一端的底部。
缓冲板3设置在水槽本体1底部的进水口2上方;缓冲板3包含设有多条槽孔311的顶板31和封闭的侧板32,顶板31和侧板32构成直角;侧板32垂直设置在水槽本体1底部;顶板31设置在进水口2上方,与水槽本体1侧面垂直连接。
水流挡板包含一个倾斜挡板4及多个竖直挡板7。倾斜挡板4倾斜地设置在与进水口2相对应的水槽本体1顶部,倾斜挡板4的三侧边分别与水槽本体1端边连接。多个竖直挡板7平行间隔垂直设置在水槽本体1底部。
集污排水口5设置在水槽本体1上部侧面;过滤网51设置在集污排水口5的出口处;排水阀6设置在集污排水口5下方的出水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7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