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磺化4,4’-二氟二苯酮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8233.6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7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王娴娴;刘海彬;董云凤;李夏;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09/44 | 分类号: | C07C309/44;C07C30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磺化 二氟二苯酮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磺化4,4’-二氟二苯酮单体的制备方法,属磺化单体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磺化聚醚醚酮(SPEEK)作为一种重要的质子交换膜研究材料,其合成有两种方法,即后磺化法与直接聚合法。后磺化法是用磺化试剂如浓硫酸、三氧化硫-磷酸三乙酯、氯磺酸等磺化试剂直接磺化聚醚醚酮(PEEK)材料制得SPEEK,而直接聚合法是通过二卤二苯酮单体、磺化二卤二苯酮单体及双酚系列单体,如4,4’-二氟二苯酮、3,3’-二磺酸钠-4,4’-二氟二苯酮、及双酚A之间的亲核缩聚反应合成SPEEK材料。
后磺化法与直接聚合法在工艺技术及产物性能上各有优缺点,后磺化法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合成的SPEEK分子量高并易于制膜,但是通过后磺化法不能合成磺化度高于100%的SPEEK且引入的磺酸基团的分布不均匀,易从苯环上脱落,而直接聚合法可合成高磺化度的SPEEK,通过反应单体之间的配比可对SPEEK的磺化度进行控制,同时合成的SPEEK稳定性较好。由于直接聚合法的这些优点,目前对SPEEK的合成更倾向于采用直接聚合法,如何通过直接聚合法合成高磺化度的SPEEK是目前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吉林大学、长春应用化学所等研究机构已采用直接聚合法合成了SPEEK材料并对其制备出的质子交换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测试。
SPEEK的直接聚合需在苛刻的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并严格控制单体之间的配比、催化剂、带水剂及溶剂的用量,其中因为磺化单体需预先制备的特殊性,对磺化产物进行研究对SPEEK的聚合是非常必要的。磺化4,4’-二氟二苯酮单体是通过发烟硫酸、氯磺酸等磺化试剂与4,4’-二氟二苯酮之间的磺化反应合成,然后通过氢氧化钠中和、氯化钠盐析、及水-甲醇混合溶液反复重结晶等一系列步骤提纯而得。此提纯步骤较为繁琐复杂且在盐析过程中,氯化钠的加入量及盐析的时间难以判断,很可能会造成磺化单体提纯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提纯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磺化4,4’-二氟二苯酮单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磺化4,4’-二氟二苯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磺化4,4’-二氟二苯酮的制备:将摩尔比为1∶(10~20)的4,4’-二氟二苯酮、发烟硫酸100-120℃下反应10-24小时,反应结束后,排除未反应的发烟硫酸气体,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在冰水浴中将产物倒入去离子水中终止反应;
b.磺化4,4’-二氟二苯酮的提纯:调节步骤a所得反应溶液的pH至7,蒸干溶液中的水分,得粗产物,然后将该粗产物完全溶解在纯化后的DMSO溶剂中,再经抽滤,滤液在100-120℃下烘干溶剂,即得提纯后的磺化4,4’-二氟二苯酮。
说明:
1、4,4’-二氟二酮的磺化反应中,4,4’-二氟二苯酮与发烟硫酸(50%)的摩尔比指4,4’-二氟二苯酮的摩尔量与发烟硫酸中所含的SO3及H28O4总摩尔量的比值,其中发烟硫酸大大过量,因此4,4’-二氟二酮完全反应。
2、25℃下,Na2SO4在DMSO中的溶解度:S<0.01g,Na2SO4难溶于DMSO。
与当前的磺化4,4’-二氟二苯酮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无需对盐析过程中NaCl的加入量及盐析的时间进行控制;2)提纯后产物磺化4,4’-二氟二苯酮产量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叙述于后。
实施例一:
1)磺化4,4’-二氟二苯酮的合成:在三口瓶中加入10.8994g4,4’-二氟二苯酮、25ml发烟硫酸,在100℃搅拌反应20h。打开三口瓶,排除过量的发烟硫酸气体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在冰水浴中将溶液倒入200ml的去离子水中,溶液呈浅黄色。
2)磺化4,4’-二氟二苯酮的提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2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