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8306.1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何圣兵;陈雪初;孔海南;张小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加快 疏浚 脱水 过程 堆场 构建 方法 | ||
1.一种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在底泥堆场的一侧设置宽度为0.8~1.2m的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下侧距离堆场底部1~1.2m,上侧与堆场顶部平齐;
2)在堆场底部间隔开设若干平行排水沟(3),排水沟(3)中敷设排水管(4),排水管(4)以0.5%的坡度坡向排水口;
3)在排水沟(3)中排水管(4)的外围放置渗水砾石(5),以避免底泥与排水管(4)直接接触而造成排水管的堵塞;
4)在每根排水管(4)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竖向导管(6),所有竖向导管(6)通过堆场顶面的汇总管道(7)合并起来与外部真空系统相连接,并通过外部真空系统使排水管(4)处于负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3)的平行间距为10-15m,排水沟(3)的宽度与深度均为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的直径为200mm,排水管(4)由直径为6mm的钢筋做的骨架及外包无纺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砾石(5)的直径为10-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能够加快疏浚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的堆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管(6)的材质为PVC,直径为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3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涵道风扇
- 下一篇:一种特技旋转摇摆玩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