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光模块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8649.8 | 申请日: | 200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6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赖信杰;陈世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0 | 分类号: | F21V5/00;G02B5/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杨松龄 |
地址: | 2153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光 模块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及聚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备轻薄、节能、无辐射等诸多优点,因此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高清晰数字电视、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
用过笔记本电脑或液晶台式显示器的人都会发现,显示屏存在一定的视角,即从垂直于显示平面的方向(即法线方向)观测电脑或显示器,亮度(业界又称“辉度”)较高;但从偏离法线一定角度观测,会发现亮度不是很高。这也合乎用户的使用要求,因为笔记本电脑或液晶台式显示器通常是个人使用,这要求本来分散的光通过一些方法集中到中心观测的一定角度,使在轴中心辉度大大增加。这种效果是因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采用了棱镜片(prism film,也称聚光片),来提高光效率而产生的。
棱镜片,顾名思义,其表面是很多个棱形结构,这些棱形结构通常是结构相同的,而且非常微小,以至于棱镜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看起来像一层薄膜,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不会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因此,棱镜片有时也被称为棱镜膜,而这些微小棱形结构通常被称为微结构。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棱镜片微结构的光学作用示意图。棱镜片微结构的出射表面通常包括两个相交的斜面,呈倒V字形状。当光源(light source)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片(diffuser)的扩散作用射入到棱镜片,由于棱镜片通常是透明的光密介质,根据光学定律,超过一定角度的光线在经过微结构的出射表面时会发生全反射,光线在棱镜片中发生多次全反射而基本不衰减,发生全反射的光线被重复反射至扩散片,所以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棱镜片与扩散片之间被多次重复利用,最终以较集中光束以及较高的利用率射出。根据折射和全反射原理,棱镜片的作用让分散的光集中在大约法线附近70度的轴中心范围内出光,而大于70度射出的光又反射回来再次被利用,可使在轴中心亮度增加110%。由于光线最终以较集中的光束出射,所以当使用者以近似液晶面板法线的方向观察液晶面板时,观察到的显示图像的亮度较高;当使用者以一定角度偏离液晶面板法线的方向观察液晶面板时,亮度较低。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棱镜片的亮度与观察角度的关系示意图,其可用来解释观察到的显示图像的亮度降低的原理。如图中所示,横坐标定义为观察角度,定义为观察者的视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纵坐标定义为该观察角度对应的亮度值(也可称作辉度值),由图2中所示的曲线可以看出,观察角度越小,则其对应的亮度值就越大;观察角度越大,则其对应的亮度值就越小。通常,把最大亮度值一半的亮度值(即辉度半幅值)对应的观察角度称为“辉度半幅角”,技术上以辉度半幅角来表述棱镜片的集光效果的高低。如果辉度半幅角小,则棱镜片集光效果比较强,如果辉度半幅角大,则棱镜片集光效果比较弱。图2所示是一种辉度半幅角为约28度的棱镜片,对于这种棱镜片,观察角度为0度时,观察到的亮度最大,亮度值大概是136坎德拉/平方米。如果观察角度超过28度,观察到的亮度将小于最大亮度的一半,亮度值大概是68坎德拉/平方米以下。从136坎德拉/平方米变化到68坎德拉/平方米,人眼可以明显感觉到亮度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6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卸扣装置
- 下一篇:用于电力和信号传输的钻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