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酸洗废酸循环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9484.6 | 申请日: | 200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5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范建伟;张杰;刘祥虎;孙宇;程炜;潘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上海同济科蓝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36 | 分类号: | C23G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酸洗 循环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酸洗废酸循环使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锈钢退火酸洗线中,通常要通过酸洗去除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贫铬层,并对带钢表面进行钝化,提高钢板的耐腐蚀性。其中重要的酸洗为硝酸、氢氟酸的混合酸洗。酸洗过程中,酸液会和基体金属中的铁、镍、铬等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盐。随着金属离子含量的增加,酸液中游离酸成分减少,活性降低,酸洗效果下降,同时一些难溶的物质会累积形成大量的酸泥,形成大量的废酸。为此需对废酸液进行净化处理,目前常用的办法为加碱中和法。加减中和法主要是利用碱石灰等碱性物质的加入,使得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同时中和废酸中的酸性物质。加减中和法须消耗大量的碱性物质,产生大量的难处理污泥,成本高、环境危害大,既不利于节约能源,而且会提高生产成本。开发新型的废酸净化处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双极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通电情况下双极膜可以对水进行解离,直接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此过程中不会引入其他化学物质。电解电压小于直接电解水时的电压。将双极膜和其他阴阳离子膜组合形成膜堆在冶金工业、化工行业、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绿色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酸洗废酸循环使用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因而也降低了成本低。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不锈钢钢厂酸洗废酸加碱中和处理后,去除废酸中的重金属离子,所剩硝酸盐和氟化物进入双极膜膜堆进行电解反应,实现混合酸(HNO3/HF)和碱(KOH)的再生和回用。
一种废酸循环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废酸中加入水溶性碱,调节pH值至碱性,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2)氢氧化物沉淀采用压滤法过滤,滤饼外运处理,收集滤液;
3)滤液泵入双极膜膜堆,膜堆两端施加电解电压,生成混酸、碱、稀的盐液通过不同的管道分别排出。根据上述方法得到的混酸可以重新回用于酸洗工艺,碱则重新回用于步骤1)中和废酸。
进一步,步骤3)中滤液泵入双极膜膜堆前还可通过微孔过滤膜过滤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小颗粒。
所述微孔过滤膜的直径为0.45μm。
所述水溶性碱为KOH。
所述碱性pH值为9.5-10.5。
所述双极膜膜堆由一系列膜组件重复构成,膜堆两端施加电压。
所述每个膜组件分别有两块双极膜(BPM)、一块阳离子交换膜(CEM)、一块阴离子交换膜(AEM)以组成三隔室电渗析池。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不锈钢酸洗废酸循环使用方法以双极膜膜堆为核心组件,通过双极膜膜堆电解作用,实现废酸的再生和碱的循环使用,能够避免酸洗质量下降、保持酸洗液成分稳定、提高酸洗质量。本发明具有减少酸洗用酸、减少酸液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环境、提高生产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不锈钢酸洗废酸循环使用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极膜反应原理图。
其中,BPM:bipolar membrane双极膜;AEM:anion exchange membrane阴离子交换膜;CEM:cation exchange membrane阳离子交换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不锈钢废酸循环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A、废酸中加入KOH,调节pH值,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B、沉淀采用压滤法过滤,滤饼外运处理,收集滤液;
C、滤液过微孔膜后泵入双极膜膜堆,膜堆两端施加电解电压,生成混酸和碱、稀的盐液,由于酸碱处于不同的反应室,所以分别从不同的反应室流出通过不同的管道分别排出;
D、混酸重新回用于酸洗工艺,碱重新回用于中和废酸。
具体方法:
废酸中和,在废酸中加入一定量的KOH,搅拌,调节体系pH值到9.5-10.5之间,沉淀压滤,滤饼外运处理,滤液收集。
电解回收酸碱,滤液在进入双极膜膜堆之前先再过直径为0.45μm的微孔过滤膜,确保加碱后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小颗粒被去除,滤液进入双极膜膜堆进行反应,同时泵入纯净水,最终稀的盐溶液排出,生成的混酸HNO3/HF和碱KOH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上海同济科蓝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上海同济科蓝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94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理小区机动车辆出入的智能管理系统